1、关于速度
中国的高速一般都是限速60-120吧?这个我没有考证过,就是估摸这大概说的。前面这个60,就是最低限速了。有很多人有个误区,就是开得越慢越安全。但是这在高速(或是某些交通顺畅车流较少的道路)上是行不通的。你开得慢,别人开得快,你们之间存在着相对速度,那你被追尾的可能性就很大。尤其是碰到哪个走神的,一下就耸上来了。不要说什么对错,那是给活人讨论的问题。所以你要做到的是首先保证自己的安全。有个三不伤害原则是很有用的: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用在行车上就是:不撞墙,不撞车,不被他人撞车。所以说,在高速上千万不要开得太慢,更不要无缘无故来个急刹或是干脆停在路中间。某省高速去年有个事故,就是某小车突然停在路中间(因为错过了出口),被后来的大客追尾追爆油箱。一车两家6口,只逃出两男人,杯具也。
所以我个人建议是至少维持80/90的速度。如果你连这个速度都觉得胆战心惊,给你两个建议:1/换个司机 2/请不要上高速。免得给自己或他人带来灾难。
中国高速的最高限速是多少我不太清楚,但是我感觉一般都是100-120吧。也就是说,最高也就是120。其实这个速度已经很快了。换算一下,一秒钟10米,快不?换成时速就是36km/h。那么时速120,就是一秒钟33.3333米。时速150,就是41.6666米。看起来,从120到150,好像也就只快了25%的速度,也就是说,假如是1小时的车程,你可以节约10分钟的时间。但是,120到150有个质的飞跃。什么质的飞跃?这么说吧,当你时速90的时候,基本上你能控制大部分的事;当你时速120的时候,很多事情已经不在你掌握中了;当你时速超过150时,大部分东西都不是你说了算了。或者,我再换个说法:
当你时速90时,你的命在你手里;
当你时速120时,你的命在你车手里;
当你时速150时,你的命在老天爷手里。
事实上,无论是奔驰宝马还是悍马,只要超过150,出了事基本上是没救了。出事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有可能是追尾,有可能是路边窜出的一只狗,也有可能是路面上的一个小石头。
所以,在高速上行驶时,请尽量不要超过120,你要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也要对路面上行驶的其他人负责。
好吧,我承认我开过180,急速带来的快感是无法形容的。但是,可能付出的代价也是大到付不起的。所以,请不要超速驾驶。
2、关于安全距离
很多人都不知道高速路上有时突然在路边出现的连续几个50/100/200的标识牌是干什么用的。这里我要告诉你:这是让你保持安全距离用的。
为什么要保持安全距离?
当你在高速路上行驶时,你发现前面出状况了!这时你有个反应时间,当你判断出来后你开始踩刹车,最开始你肯定不会一脚踩到底的,因为你还不能确切判断前面到底是不是需要你紧急制动。当你发现有这个必要时,你一脚将刹车踩到了底。但是制动也是需要时间的。各种车型的百公里制动距离是不一样的。豪车的距离当然要短点,是30多吧。我的车是40米,而我查询到的我这个10W级别的车里很多制动距离都是42+。不要小看这几米的差别。那就是撞上和没撞上的区别!现在我们来算一下:
假设刹车前车的时速是120
然后在前面发生状况后一秒你反应过来了,开始踩刹车
然后又过了一秒,你发现需要紧急制动,于是一脚将刹车死死踩住。
你的刹车发出哒哒的声音,那是ABS启动了。轮胎在和路面磨擦发出尖叫声,你和前面车辆的距离仍然在靠近。你的车终于停下来了。
前面我说过了,当时速120时车每秒要跑33.33米。那么整个过程你跑了:
33.3×2+40=100+
也就是说,在高速上,当你发现问题到你停下来,至少需要100米的距离,这还是你没打瞌睡的情况下。所以,当你在高速上行驶时,请一定要和前面的车辆保持至少150米的距离。我在高速上经常看到很多车互相咬得很紧。而后面的车因为被挡了视线的原因,不能及时了解前面的路况。如果发生一点小状况,就是一个追尾了。
为了你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请保持安全距离。
3、文明行车,不开斗气车
我经常说的一句是:
很多人学会了开车,却没学会该如何开车。
这种人城市里太多了。比如晚上长时间开大灯行车的,在两根道中间行驶的,随意便道不打招呼的,林林总总。你会觉得这些人可恶之极,但是相对于高速,那都是小问题了。套用宋丹丹一句话:
在城市里开那是要钱,在高速上可就是要命了。
是的,在城里开,速度有限,一般也就是个擦挂的问题,但是在高速路上,就可能是车毁人亡了。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1)保持匀速行驶,不要随便变道
在高速路上行驶,本身也是诸多车辆一个互动的过程。为了行驶安全,你需要去揣测别人心里在想什么,你也需要让别人知道你想干什么,这样才能及时做出应对措施。试想一下,如果你面对一个速度不定,又不知道他到底是想超车,还是减速的驾驶员,恐怕也只有素手无策,避而远之吧。以己度人,自己在开车的时候,也不要做这种天怒人怨,危险无比的事。一般的高速公路,分超车道和行车道两根。在不超车不赶时间的时候,你就老老实实地在右边那根道上呆着吧。至于速度,嗯嗯,90-100是很不错的选择。
2)提前示警,文明超车
当你需要超车时,先提前观察后方和左后方是否有车,在确定安全后打开你的左转弯灯,变道到左边的超车道超车(为什么不是右边后面会讲)。有人会问那我本来就在左边是不是就不需要打左转弯灯了?回答是:必须打左转弯灯!因为你打左转弯灯是为了给前面的车一个信号:我要超车了,请注意。并伴之以闪灯。这也是给前面的车一个提醒,我在超车,请不要变道了!然后你在确定前面的车不会有动作时,果断加油门超过去。超车后,在确定右边道安全后最好还是转过去吧(当然别忘了打右转弯灯),这样可以把超车道留给其他需要超车的人。
按喇叭的效果很差,因为高速路上胎噪和音响的声音都很大,没有灯光信号来得直接(音响的事后面讲)还是节省点动作给闪灯吧。不过别老闪,招人嫌的。
3)左侧超车 左转弯灯 闪灯
我在高速路上开车时都是从左边超车而且肯定要打左转灯闪灯提醒的。当前面也有车在超车时,我会打个闪灯告诉他我也要超车。然后他在超车完毕后就会马上打个右转让我了。
当我在超车道,后面的车嫌我慢了打灯提醒我时,我也会尽量(当然是在安全的情况下)尽快地转到右边的行车道。把道路让给他。
当我在行车道,左后方有车给我打信号表示他要超车时,我甚至会将右转灯闪一下。告诉他:你放心超吧,我看到了。然后他轰鸣着从我身边超过。这种礼让的感觉,真的很好。
现在我们看到了,在高速上行驶,从左侧超车是常识性问题,同时也是一项规定。既然是规定,为了自己的安全,我们就要去遵守它。而且在超车完成后,在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尽快地转到旁边的行车道,给后面的车让出位置。
曾经有次我同事第一次上高速,因为害怕变道而表现得很犹豫。这时我另一个同事给他出了个馊主意:你就直接开最左边的道,开90,绝对没问题。我当时就驳斥了他这个错误的说法———你强行霸着超车道,不是逼着后面的车违规从你右边超车么?而且万一哪个脾气不好的,直接超过你然后甩你一盘子(即在别人车侧前猛打方向盘变道,达到惊吓对方的目的)或是猛踩你一刹车怎么办?所以说,在高速路上请不要违规,也不要逼别人违规。牢记一点,所有的交通规则都是用血的代价总结出来的。
4)长途驾驶定期休息
考驾照时课本告诉我们连续驾驶4个小时算疲劳驾驶。但实际上如果你不是专业驾驶员的话,是坚持不了这么长时间的。所以我的个人建议你每隔2个小时,就该找个就近的服务区休息一下。去喝口水,去上个厕所,抽只烟,绕着场子溜达几圈。10分钟后再上车,会轻松很多的。如果实在附近没有服务区,就尽量靠边停下休息吧。记得一定要开应急灯!下车后也要靠路边往前走点再停。
5)副驾,同伴和音响
长途驾驶最好配个副驾,两人轮流休息,每隔2/3小时换一次,是一种很安全的驾驶方式。有人会问我在车上睡不着怎么办?休息不一定就是睡觉。只要你不开车,或是没在这个时间坚持玩愤怒的小鸟,都算休息的。
如果没有副驾,就带个话痨的同伴吧。有个人在旁边说话,就没那么容易打瞌睡了。
如果这些你都没有,或是你带了同伴,但是那头猪已经在旁边睡着了,还打起了幸福的小呼噜,怎么办!?
终极绝招:开音响
一些有经验的老司机上高速就会把收音机开启,在防止疲劳的同时,还可以顺带收听下路况消息,就是这个道理。
选个节奏感点的音乐,但是别太猛烈了,这会影响你油门的轻重的。要是你在高速行进中情不自禁地打起了拍子,那可别怪我。别考虑旁边那头猪的睡眠质量。睡不好是他的事,出了事可就是你们的事了。我一般比较喜欢女子十二乐坊的音乐。在咿呀咿呀的二胡声中,不知不觉终点就到了。
别选摇篮曲,切记,切忌!
大货车那出事可是惊天动地,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啊。如果你的车没有坦克那个级别的身板儿,我劝你还是离他远点。高速路上行驶的大货车,十个有九个是超载的,就是返空的那个,自重也是几十吨。以一个油罐车为例。自重是20吨,满载时是60吨。在这60吨的大铁块面前,你的车和纸糊的也没啥区别了。所以当你在路上碰到大货车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能离远点尽量远点。平行开和吊在尾巴后面开都是找shi的行为。如果有必要超车,请快速完成。
2)在下坡路上和弯道时千万别接近。
3)如果它鸣笛闪灯表示要超车时,不要犹豫,先加油拉开点距离,然后变道让它。注意避开弯道和下坡路。
4)超车前一定要注意观察环境。因为大货车本身的体积很大,尤其遮挡视线。你不仅要看到大货车本身,还要看到他前面的车是否也会有动作才能超车。曾经有个例子是前面有连续三辆大货车,驾驶员看准了最后一辆不会有动作,但是当他加速超车时中间一辆大货突然左转变道出来超车。幸好避让及时,不然就杯具了。
决定好超车后先打灯光信号,多闪两下没有坏处的。然后果断加油超过。超过变道,把路让给后面的车。
千万别从大货右边超车,很危险!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20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