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爱车的你!
导读
还记得踢车帮的口号吗?“只为爱车的你”。我确定,在很多人心里,爱车是肯定的,但是,我也怀疑,这里的“车”是否包括电动车。为什么?
我想是因为维持现状偏好理论吧。当人们在一个维度内过得不错、日子平静发展的情况下,很少有人愿意改变现状。因为未来是未知的,有变数的未来更是莫名的,而以“现在”为基础发展出的“未来”,则是可推测的,是相对安全的。对,安全!
720超清画质版(推荐)
在发展极其不利的情况下,社会更容易倒逼出变革,倒逼意味着逆向,所以一定带来痛苦和混乱。而对某些开创者,或者也可能是妄人而言,chaos is a ladder。但对于大多数普通大众而言,“新”会让人开心,而“更新”则会产生恐惧,恐惧会孕育被动,而被动则会产生抗拒。
了解电动车和理解电动车,两回事
我很想知道当电灯出现,开始替代蜡烛的时代,是否也有舆论争议,至少“安全”依旧是个不错理由。
因为在当时的认知条件下,电显然是未知和不可控的,而跟随了人们数千年的蜡烛是熟悉以及有应对策略的。那在未来,会不会反过来,人们认为电是可控和安全的,而燃油是淘汰的和危险的呢?
我非常同意踢车帮同事敖奕丰的观点: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到青铜时代,不是因为石头用完了。那是因为什么?是因为时间到了。所以当我们在看待电动车时,我觉得,至少不能以它是否是更好的“楼梯”来衡量,因为它是“电梯”,因为时间到了。
试驾完几何A,让我开始对电动车有所接受。是的,我可以明确说,只是心理上接受,如果要赋予实际行动,身体恐怕不会同意。我虚伪吗?不,因为不同于燃油车,拥有电动车后,我所要接受的生活,不是付出几十万,然后得到一辆车那么简单——电缆的这一头是电动车,我能判断和确定它适合我与否,但那一头呢?至少那一头没有像燃油车的加油管那样明确,目前如此。
几何A确实动了一下我的心弦,我感受到了。上一次受到触动是捷豹I-pace,而在此之前,我一点也不喜欢电动车。在去年“踢车10佳”里,我强烈建议夏老师加上I-pace。果然,在今年全球的世界年度车评选中,I-pace拿下了世界年度车、年度绿色车和年度设计3项大奖,要知道这个奖项一共只有六项。
但显然,I-pace的市场表现并不好,虽然特斯拉更亮眼,但我并没有与它共鸣。当然,I-pace有自己的原因,如价格、如空间、如耗电水平,甚至于捷豹的品牌走势。所以,即便在试驾结束后我认为几何A相当不错,也不能就此断定它将在电动车乃至整个汽车市场中,销量数据会如火如荼——即便吉利正在强力上升阶段。
获奖并不等同于市场,是的。在刚刚结束的嘎纳电影节上,最受关注以及票房肯定有保证的是昆丁导演、皮特和小李子加持的《好莱坞往事》,而奉俊昊执导、饼叔宋康昊主演的《寄生虫》,虽然抱走了金棕榈,但…
上面并非对二者争短长,而是这里有一样的道理。假如不认同韩国电影,以及压根就不想看,那么《寄生虫》再不错也枉然;如果对电动车有成见,几何A与对手相比表现再成熟也没有意义。前提很重要,回到前面电与蜡烛话题,假如不接受电,那么就不会有交流、直流之争,因为这个“争”没有前提。
现在解析几何A,需要深刻吗?
深刻是需要的,但现在不是时候,认为深刻也不能下定论。而在前面的视频里,我们的钢珠同学已经对它介绍过了,初步的体验感受也同样清晰,而在此之前,踢车帮也通过两篇文章对几何A做了详细报道,具体请戳:传送门1:《一切都是新鲜的,吉利几何A,何解?》传送门2:《几何A上市了,售价15-19万元的它是谁?》
那我想用文字补充几句吧,关于几何A以及具体这款车之外的认知。必须再次加个前提,几何A给我印象相当不错,但电动车的好坏标准,特别是消费者的接受条件,显然不只是其本身能够决定的。
全新平台几何A诞生于PMA平台,这是全新。还是此前的观点,舍得给全新的名字意味着用了全新的技术构架基础,而e+熟悉的名字,那只是意味着老平台发了个新芽。这块得分。
造车方向我认为电动车首先要做的是解决最简单的需求,移动能力,这是一款车的根本。几何A不大、不豪华,没有追求大而全,我觉得这是对的路。未来,可以或者应该慢慢做加法。
外观设计不吸引眼球,但因为有0.2375如此低的风阻系数存在。不过为此A柱有些倾斜,导致视野有些受影响。至于可以自动收回的门把手,关闭的时候动静好大,我以为剐蹭了。
内部装修有科技感没有豪华感,但我同样认为这是正确的思路。首先这个定位和尺寸要保证续航能力,其它都是次要。对皮饰以及blingbling做减法没有问题,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然也。
人性化设计材质并不高档但设计用了心思,但就像视频所说,由于按键是触控,在调节出风口以及放置手机时,偶尔产生干涉,触发空调auto以及中控的SPT功能。细节中的细节问题。
后排座椅空间不是大问题,腿部舒适性可以说与车型定位很契合。仔细想了想,我之所以对它没有吹毛求疵,是因为心态。视觉上看到不是精美缝制的皮质面料,要求自然就降低了。可以接受。
舒适度很特别,在后排能够头顶一片蓝天,而看着车顶的横梁,恍惚以为是targa。但的确,大面积的玻璃车窗带来了异样的风情,也带来了…热浪。从深圳到珠海,合适的温度就是舒适度。
车内噪声甫一开始,就发现18英寸的轮毂宽度竟然为195,真是少见,可以理解这是为续航做贡献。但这条倍耐力比较挑路面,当遇到颗粒较大的路面时,轮胎噪声并不像195。有点遗憾。
电池水平T字形电池平铺在地板上,但我认为是土字形,因为在B、C柱这些最“安全”的位置设置了。询问了宁德时代的工程师,目前能量密度达到180+,不久的未来,300不是梦。
电量能耗视频中也说了,这款几何A为410公里版本。在试驾过程中,完全没有刻意节油以得到漂亮的数据,但的确,百公里13度的能耗。以目前的技术水平,这个数字让人信服。
用车成本一说用车成本就说到充电价格,但显然不充分。用金钱买时间恐怕更值得,再较真一点,如果说喝杯咖啡的时间就够了,那咖啡多少钱呢?假如续杯呢?这个命题对所有电动车都成立。
驾驶感受对电动车不用谈运动,天生优势,更不用将加速套在运动的头上招摇过市。几何A让我倾心的不是加速,而是顺滑的控制能力,电门深入时的加速度,放开时的滑行能力。非常棒!
未来计划这个平台不久后就会出现SUV版本,那时,相信PMA2.0会更成熟、更强大、更有吸引力。而彼时,对比就有意义了。还是那句话,未来,我认为电动是平民化,而内燃机则是高端。
当然,在高中低三档能量回收模式下,松开电门后,减速度是截然不同的。从日常使用上,“低”最合适,另外二者有些强调效率了。
而假如在山路上,或许“中”或者“高”更佳,因为弯道前不滑行而自行减速,即能回收能量,又能在弯道中找到安全甚至合适的速度。可惜,这次试驾没有这样的机会。我有这样的兴趣是因为I-pace,山路十八弯,我用了极少的刹车踏板,但获得了足够大的乐趣。
总之,几何A让我对电动车开始有了憧憬,当然,更开心的是它来自“我们”的品牌。踢车帮有《电评车》栏目,想来,这个栏目未来会成为常驻嘉宾。我最想说的是,对于电动车不应该以点盖面,正如加速快不能说明它是天才,而续航能力限制也并非其原罪。
最后,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大数据评判很有用,但如同我们在选择燃油车时,用数据量化一切显然太简单了,电动车虽然很适合数据分析,可惜无论这个世界还是世界上的人,都不那么简单。
但有一个数我认为足够让我们重视,那就是绿牌,它比蓝牌多一位数,这可不是五环比四环多一圈那么简单吧。在国家战略面前,“我为什么不选XXX”的认知和呼唤,你认为呢?去尝试理解电动车吧,然后再深刻了解它,我并非仅仅针对几何A。
撰文丨Bono
主持人/视频丨钢珠
版式丨兔子
点击“在看”,开启爱车一天▼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35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