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最大功臣,一年卖出近47万辆,空间、性能都不错,难怪卖得好_大众汽车,上海大众朗逸,大众帕萨特,大众宝来,设计,大众速腾,一汽-大众汽车,日产轩逸,上汽集团,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丰田卡罗拉,本田思域,体育
“
大众,在中国市场好像从来都不愁卖,从连续畅销20年的帕萨特到现如今的朗逸,都成功扛起了大众的销量大旗。而朗逸至今还保持着月销量3万+的成绩,2018年销量达到46.88万辆,总销量超过300万辆,堪称大众在中国市场的最大功臣。
一提朗逸,大部分人第一印象就是中国特供车,“特供车”这个词到底是一个褒义词还是一个贬义词,说实话很难界定,但对于朗逸而言,至少从销量来看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更为关键的是,这一代朗逸采用了全系的MQB打造,“德原朗”称号算是板上钉钉,而这,或许也是为朗逸今后的畅销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仅仅是平台升级,在颜值上,这一代朗逸相比上一代也是有着质的飞跃,现在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家族化前脸设计,而朗逸则算得上首款采用了新前脸设计的车型,帕萨特都在其后,而朗逸与帕萨特相似的前脸造型让朗逸还很有“小帕萨特”的气质。此外,一款车要做到畅销,总要给到消费者一点惊喜,朗逸全系标配全LED光源,要知道,在这个级别,大多数竞争对手都还是卤素光源,这不得让大众车迷好生高兴一会。
车身侧面,尽管思域、菲斯塔等车都开始走溜背运动路线,但现实告诉我们,实际上审美相对保守的人占据大多数,朗逸车身相对平直,能够给到你德系的那种稳重大气感,这一点绝对是卡罗拉、轩逸等车给不到的。车身尺寸方面,朗逸的长宽高分别为4670*1806*1474mm,轴距2688mm,同级别算不上最优秀,但只能说刚刚好,一款A级车拥有这个车身尺寸,保证空间的同时,也不会过于笨重,真的是恰到好处。
至于尾部,整体线条相对凌厉、硬朗,尾灯同样是LED光源,此外还有性感双边尾排。大众的外观设计,不拖泥带水,简洁、硬朗,还略带一丝中庸,真的能够满足不少消费者的审美。就连我,如果有这个预算 ,如果没有特别喜好,选过去选过来发现朗逸也是最佳选择。
进入车内,T型布局的中控面板毋庸置疑,内饰方面,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同样风格有明显区别,从宝来和速腾的内饰可以知道,一汽大众的内饰略偏向于驾驶席设计,而朗逸中控面板则不明显,T字造型相当明显,中间一根饰板的设计让中控面板分为上下两块清晰的区域,视觉效果还不错。另外整车的做工以及用料得当,在同级别中拥有一定的品牌优势,给消费者留下不错的印象。
不过,在安全配置上,低配朗逸表现确实不算好,低配车型仅有2个安全气囊,幸好车身稳定控制系统还是全系标配,而中高配车型则好多了,会有4个和6个安全气囊,顶配车型还有主动刹车等主动安全配置。
而在后排空间方面,首先值得称赞的是朗逸的坐垫宽度是真没有偷工减料,对整体腿部支撑都很到位,只是填充度稍微差了一些,空间表现方面,身高178cm的驾乘者进入车内体验,进入前排头部空间还剩4指,保持前排座椅不变进入后排,腿部还剩1拳4指,头部还剩2指的空间,对于身高不超过180cm的驾乘者来说,坐进后排都会感觉相对宽裕,不会有拥挤感。。
在家庭消费者都非常看重的储物空间上,朗逸表现也非常不错。全车拥有丰富的储物槽,遍布车门把手、手套箱、扶手箱等等位置,而平整的后备厢装载能力也非常强,即使不放倒后排座椅,同时放下20、24、28英寸的行李箱还有大量的空间剩余。配合座椅放倒,接近水平的后备厢地面放大宗货物也不是问题。
最后动力方面,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于动力的需求,朗逸也是提供了自吸和涡轮增压动力供选择。其中1.5L自然吸气发动机搭配五挡手动或者六挡手自一体变速箱,最大功率为116马力,最大扭矩为150Nm,百公里综合油耗6.8L。对动力没太大需求,同时购车预算相对较少的消费者,可以考虑这套动力,还不错。
而如果对动力有较大需求的消费者,可选择1.4T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50马力,最大扭矩为250Nm,匹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实测0-100km/h加速成绩仅为7.96秒,而实测百公里综合油耗6.5L,动力与油耗皆宜,这可能算是理想之选了吧。
综上,要说朗逸在动力、配置、颜值方面特别出色?我认为并没有,只是在某些方面,就是要比对手优秀那么一点点,比如,对比其他竞争对手,全系标配的LED灯源绝对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而对于轩逸等仅有自吸选项的车型,1.4T还能满足不少消费者对于动力的追求,再加上朗逸的空间还挺大,颜值也还不错,更关键的是德系品质也是有口皆碑,真的也就导致了消费者在选车时,选过去选过来,最终发现好像还是朗逸最适合。
当然了,朗逸之所以畅销与其终端较大的优惠还是有关系的,以1.4T次顶配为例,指导售价14.69万,而实际上落地之后的价格仅为14万,如此大优惠自然还是和国五排放有关系,但如此高的性价比,确实足以支撑朗逸的销量。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52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