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球”?“接头”!新型安全气囊酷毙了_技术,本田技研工业,奔驰S级,工程师,奔驰,棒球,东风雪铁龙

当一个球向你飞来,无论是单手接还是双手接,你的手指一定会弯曲,这样可以保证最大几率接到球。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也是最佳的接球方式。棒球运动中接球手戴的手套,也采取类似的设计,这样可以最大概率接到投球手投过来的球。那么是否有人想过一个问题:在汽车遭受碰撞、气囊弹出时,由于气囊弹出后是个枕头的形状,它会不会接到驾驶员的这颗大脑袋呢?

“接球”?“接头”!新型安全气囊酷毙了

确实有人想过这个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这位老哥便是本田技研的防撞技术负责人兼首席工程师埃里克·海特坎普(Eric Heitkamp)。在他的团队和安全气囊供应商Autoliv共同合作努力下,他们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安全气囊,这种气囊在弹出后的形状与棒球手套类似,中间有个凹槽可以用于接住(保护)驾驶员的头部。

为什么需要这种安全气囊?

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这种安全气囊可以更好地保护驾驶员的头部。在汽车发生碰撞、安全气囊弹出时,驾驶员的头是急速飞向安全气囊的。传统的安全气囊可以减少头部的碰撞伤害,但是没办法避免头部旋转带来的伤害。由于传统安全气囊是枕头形状的,外部呈现曲线,在与头部接触时,会有几率导致头部向左或向右偏转。

“接球”?“接头”!新型安全气囊酷毙了

头部快速偏转的时候,是会损伤脑组织的,不信车友们可以快速摇头,就会感到很难受。也就是这种头部旋转带来的损伤,被称为弥漫性轴索损伤。严重的一个案例是2014年F1车手朱利斯·比安奇(Jules Bianchi)因撞车事故而昏迷9个月,医生证实他的损伤便是弥漫性轴索损伤。

“接球”?“接头”!新型安全气囊酷毙了

在本田的碰撞模拟器中,通过对这种新型安全气囊进行测试,本田工程师海特坎普表示,“下一代安全气囊导致BrIC减少75%”。其中,BrIC指的是脑损伤标准的度量。由于BrIC这个指标没有标准化,所以很难证明这款安全气囊可以挽救多少生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安全气囊确实可以减少伤害。

气囊的进步未曾停止

本田表示这款新型安全气囊将会在2020年投入使用,并且由于专利是和Autoliv公司共享的,所以未来这种新型安全气囊也会搭载在其他品牌车型上。

新型安全气囊可以更好地保护乘员,这是一种进步。当然,从安全气囊诞生起,它就一直在进步,未曾停止。

“接球”?“接头”!新型安全气囊酷毙了

在1952年,一位美国的工程师赫特里克(JohnW.Hetrick)在驾车时险遭车祸,在他女儿的头快撞到仪表台时,他和妻子本能的将手垫在中间,防止女儿撞伤头部。事后,赫特里克受到启发,开始研发安全气囊,并且在1953年取得“辅助乘员保护系统”(Supplementary Restraint System;SRS)专利。现在的安全气囊基本都会标记“SRS”这三个字母。

“接球”?“接头”!新型安全气囊酷毙了

专利有了,但那时的安全气囊没办法准确判断打开时机,也没办法瞬间让气囊充满气体。到1966年真空管爆炸原理解决了气囊无法快速充满气体的问题。在1967年以后,奔驰工程师历经无数次的探索和实验,终于突破技术障碍,将安全气囊技术成熟化。从1981年开始,经过奔驰多年推广和应用,奔驰S级(W126)自然也成了首款普及安全气囊的车型。

“接球”?“接头”!新型安全气囊酷毙了

在80年代后期,我国也开始对安全气囊进行研究,并且取得重要成果,对安全气囊的研究与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21世纪来临,一些车企也有一些特殊的想法,比如雪铁龙C5的方向盘中心固定以保证异型气囊正确弹出,通过特殊的形状来保护乘员头部。

车叔总结

经过数十年发展,安全气囊变得越来越先进,对乘员的保护越来越全面。在未来,汽车会变得更加智能化、安全化,相信安全气囊也会随之发展,让我们的安全更加有保障。同时,车叔也发现,在安全气囊的诞生以及此次本田改进安全气囊的过程中,工程师们多少参考了一些人的本能反应。用手保护女儿头部和用手弯曲接球都是一种本能的反应,这些都是一种启发。以此推理,或许未来一些科技也掌握在我们身上,只是我们暂时没有发现而已呢!‍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5416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