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志勇
最近,关于造车新势力的评论有很多,甚至有一些人就认为,造车新势力就要不行了,造车新势力就要折戟沉沙了。这些观点的背后隐藏的一个逻辑就是:造车新势力本来就不应该造车,造车新势力是骗人的,造车新势力完蛋是注定的事情。
确实,从2019年7月份开始,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开始出现了下滑。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继续呈现下降态势。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8.7万辆和8.5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9%和6.4%,同比分别下降12.1%和15.8%。
1-8月的累计数据相对好看不少。这个期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9.9万辆和79.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1.6%和32.0%。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增速均超过40%,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增速均低于6%。
由于造车新势力都是制造新能源汽车,因此,造车新势力悲观论成为许多人的口头禅。
显然,这种观点对造车新势力是不公平的,特别是对某些造车新势力是不公平的。
造车新势力,因为新,就应该悲观吗?
任何一家企业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尽管不是所有的小企业、新企业都能够持续成为大企业,但是这个社会的发展恰恰是因为小企业的存在,才造成了市场的良性竞争,也才有了新的公司打败老的公司,新的模式打败老的模式。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因此,新不应该成为造车新势力失败的理由,反而是因为新,才是未来成长的希望。
试问:又有哪一家跨国公司不是从小到大的呢?生而就是跨国公司的,生而就是著名行业领军者的,几乎没有。
第二,指责造车新势力的另外一个理由是,造车新势力都是PPT造车。
从使命、愿景的提出,到商业计划的落地,哪个公司不是有一个PPT计划呢?PPT计划的提出是企业发展到生产、销售阶段必经的步骤。
PPT造车不仅不能否认,而且需要加强,需要加强的是PPT计划中,有必须经得起推敲的、符合实际市场情况的商业逻辑。
当然,如果一个公司仅仅停留于PPT阶段,而没有任何实际的动作,那么这种PPT并不值得肯定。但是,以PPT吸引投资人投资,甚至获得投资的青睐,也绝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当前的商业模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就像中国消费者在很早的时候非常习惯有钱才消费一样,现在则是越来越多的人依靠信贷等手段实现提前消费。
况且,造车新势力与投资机构的投融资过程,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呢?
第三,造车新势力造车经验不足,不大懂得造车。
生而知之那是圣人,不是凡人。世界上更多的是凡人,每一个人都有大量的知识空白领域。但是,并不能因为某一个人没有在这个领域做过,就认定他永远不能进入这个行业。
其实,每一个企业的创始人一开始都是对自己刚刚进入的领域是无所适从的,他们能够成功是因为企业家的魄力与果敢,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能力。
今天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许多领军人物,同样也不是从进入工作开始就了解汽车行业,但是其中一些企业在他们的带领下已经成为行业翘楚。
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行业的领袖,是因为他们的坚韧,以及他们的学习精神。
第四,看衰造车新势力的依据中,还有一个是这些新势力没有资金,而汽车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
这个观点更为合理一些。汽车企业制造的产品不同于任何制造业的产品,一般来说,产品前期投入大、耗时长,不断面临失败的危险。没有大量的资金进入,很难持续发展。
实际情况也是,许多造车新势力遭遇到了资金瓶颈,甚至还不得不裁员。特别是和传统汽车企业相比,造车新势力资金方面几乎毫无优势可言。
然而,资金是死的,人是活的。关键的还是人,人的智慧与能力,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运气的成分。
2009年,特斯拉就是因为资金问题差点就破产,但是当年奔驰与丰田的介入,让特斯拉继续成就了传奇。
比亚迪的王传福刚刚创业的时候,其实也没有多少资金,也是依靠自己的能力慢慢干起来,并成为主流的中国汽车品牌。
因此,无论从哪些方面来看,造车新势力的出现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是当时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被一致看好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必然规律。
至于许多人认为造车新势力数量太多,也不是被用来说事的理由。因为,任何的蓝海市场,一开始总是有大量的资金进入,随着大浪淘沙的过程,剩下少数的企业在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完成取经,修成正果。
一个小孩子刚刚学会站立,并不能否认其一直不会走路,摔倒再站起来,不断重复以后就是成功。
造车新势力在未来会有更多的被淘汰,也不能说明少数新势力就不能成功。在新的汽车产业变局下,在新四化的发展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格局正在被重塑,其中造车新势力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59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