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怕是不好过了,BBA将裁员超25000人_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长安汽车,奥迪,奔驰,BMW,标致雪铁龙,新能源汽车,东风雪铁龙,无人驾驶,福特汽车,长安,技术,标致汽车,原汁原味的德系SUV,跳槽那些事儿,奥迪e-tron,劳斯莱斯汽车,大众汽车,帕加尼,华晨宝马,柯尼赛格,豪华车,市场营销,能源,新能源,投资
“
日前,有国内媒体报道称,PSA集团正在寻找其中国合资公司长安标致雪铁龙(即国产DS,下称“CAPSA”)50%股权的“接盘侠”。此前长安PSA另一股东长安汽车就已挂牌出售长安PSA 50%的股权。
长安DS这个来自法国的高端品牌,在产品月销量长期不足百辆的情况下,亏损逐渐扩大,最终这个成立了8年的合资品牌遭到了“父母”双方的抛弃,从公司成立至面临分手,CAPSA累计亏损近50亿元。
DS这个不太主流的豪华品牌销量受挫,自然会拿如日中天的BBA三巨头来比较。的确,DS今年1-9月份累计销量仅为2027辆,BBA即便不是拿主销车型销量出来,也能虐得DS体无完肤。从BBA今年1-10月的累计销量来看,目前奥迪累计销量破55万大关,宝马逼近59万,奔驰破59万,大家肯定觉得BBA稳坐钓鱼台,躺着等钱掉下来就是了。
戴姆勒2022年年底前裁员超10000人
尽管BBA在中国市场销量呈现逆势增长,但依然受到全球大环境以及“排放门”事件的持续影响,净利润不足以支撑其大力发展。
日前,戴姆勒官方正式宣布,计划将到2022年底前全球范围裁员至少10000人,集团希望通过裁员达到削减成本,应对低迷的市场环境,以提振并加大电动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投资比例。
戴姆勒CEO康松林在第三季度财报会议上表示,到2022年底将减少14亿欧元的人事支出,其中奔驰品牌的人事支出将减少10亿欧元,以大幅降低成本,持续增强现金流。
据戴姆勒人事主管珀斯表示,截止至2019年第三季度,戴姆勒全球的员工总数约为30万人,预计本次裁员幅度将1万人,超全球员工总数3.3%,其中包括10%的管理职能岗位。
覆巢之下无完卵 宝马奥迪齐裁员
除了戴姆勒发布裁员计划之外,奥迪和宝马在一周前已经有意无意透露出裁员计划。11月26日,奥迪官方发表声明称,将在2025年前裁员9500人,约占全球员工总数的10%,将节省下来大约60亿欧元成本以支持企业向电气化和数字化的快速转型。
在早前的财报上,奥迪就已经宣布计划未来几年将缩减170亿美元的成本支出,裁减10%的管理职位,用以加大对电气化领域发展的投资力度。
奥迪方面表示,在奥迪全新的品牌战略中,电动车型是品牌的核心基石之一,未来奥迪将把营销预算的50%用于电动出行领域。此外,奥迪还对产品组合等进行调整,目前,全球范围内车型减少了27%,最终车型数量将会削减45%。
奥迪大幅裁员,是其即将对电气化投入大量资源成本的信号。在11月18日,奥迪在中国市场一口气上市两款新能源汽车,奥迪e-tron和Q2L e-tron。此外,奥迪还公布了其电气化战略,将在 2025 年实现年销售约 80 万辆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据外媒AUTONEWS报道称,宝马公司管理层已与德国劳工部门达成了协议,协议规定,宝马公司不可强制裁员,但可以根据公司的利润而减少工人的奖金、延长部分员工的工作时长,新措施将于2020年开始生效。
今年9月下旬,路透社就报道称,宝马首席财务官尼古拉斯·彼得(Nicolas Peter)计划到2022年裁员5000至6000人,其中大部分裁员将在德国慕尼黑总部进行。
宝马官方近期表示,争取在2022年之前节省超过12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928亿元)的成本,以应对电气化转型和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成本支出。
BBA裁员背后,“矛头”直指电气化和自动驾驶
从奔驰宝马奥迪三巨头的裁员以及资金流向来看,三家车企的未来发展都对电气化和自动化孤注一掷。很显然,这是一个非常清晰的市场信号,“排放门”对这三家传统车企的影响实在太大,加上全球市场排放法规日益严苛,新能源化发展被提至最优先级。
奔驰EQ、奥迪e-tron以及宝马i系列三个品牌的新能源代表已经先后发布,并在中国市场投产。其中,宝马已宣布在华晨宝马投产的iX3车型未来还将以出口的身份,远销海外。
工业自动化生产也是裁员潮的催化剂
福特发明了流水线生产,至于汽车自动化生产是哪家发明已不太重要,反正以后汽车生产车间需要用到工人的地方可能就是出厂的最后调整、质检以及生产设备维修了。
机器维护监测到位下,可以24小时不间断生产,而人手最多24小时三班倒,谁优谁劣一目了然。
尽管肯定还有坚持手工打造的劳斯莱斯、帕加尼、科尼赛克等,但看到这篇稿件的你是不需要去考虑那些品牌车型的。
一周内,豪车代表BBA都宣布了各自未来节约成本计划与发展方向,侧面反映了市场现状。除了BBA外,现代、福特、大众、日产等多家车企也传出了裁员消息,通过裁员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从短时间来看,裁员可能是最能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做法,也是车企面对市场发展应变以及加快推进电气化进程的最有效方式。大车企裁员、小车企抱团,将会成为未来2年内全球车企发展的主旋律。
”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68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