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经纬恒润CEO吉英存:融资后,如何开辟本土Tier1新战场

核心观点:

1、2.1亿元融资将用于加大在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新能源等方面的研发投入。

2、经纬恒润能在国内汽车电子市场站稳脚跟,靠的是性价比和服务。

3、制造之外,经纬恒润还希望转型汽车科技服务商和运营商。

汽车头部本土供应商即将迎来一个更好的时代。

6月30日,汽车电子系统科技服务商经纬恒润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华兴新经济基金独家投资2.1亿元。“技术性驱动、拥有极强工程师文化的经纬恒润,正处于汽车行业‘新四化’变革中的中心位置。”华兴资本集团董事长、基金创始合伙人包凡评价道。本轮融资后,经纬恒润将继续加大在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新能源、封闭场景无人驾驶运维等方面的产品研发投入。

发展近20年,这家公司如今拥有2500余名员工,从事汽车电子、智能驾驶、车联网、新能源、光电技术等领域的电子产品研发配套、工程咨询、研发工具、运维服务等四位一体协同发展的业务。

过去成长过程中,经纬恒润搭上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黄金十年”的顺风车,以如今约12%的市占率摘下国内汽车电子领域的桂冠。

放眼未来,经纬恒润董事长吉英存想要在这个领域里画一张更大的图。他希望能够抓住智能网联的机遇,并不仅仅成为一个“制造商”,也是服务商、运营商。这并非是头脑发热下的决定,吉英存清醒地认识到,国内车市天花板初现,要在未来保持高速发展,依附车厂生存的经纬恒润必须跨过车企做运营,“车市就像春夏秋冬,不可能永远都是快速增长。”

在外界看来,从制造商到服务商是经纬恒润一个跨度太大的转型,但吉英存不以为意:“我们一直将自己定位为科技服务商。”或许在他眼中,科技始终是经纬恒润发展多年以来追随的核心。

当新的科技浪潮来临,吉英存打算如何构建新的商业版图?

搭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顺风车

千禧年后,中国顺利入世,随后关税降低、市场开放,大量外资车企涌入中国。与此同时,诸多本土车企也在逆境中茁壮成长起来。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反而将中国汽车产业带入长达十年的黄金发展期,中国汽车的市场需求被迅速激发。中汽协数据显示,我国汽车销量在2001年至2010年间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24%。

此时,1998年从国企离职创业的吉英存正在思考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那是汽车行业发展最快也是最好的时期,”他坦言,“但要活下去,就要找到一个变化多、创新多的细分市场。”

2003年,经纬恒润成立。此后,它一头扎在核心技术仍被国外厂商垄断的汽车电子领域。凭借高性价比、及时可靠的服务质量和速度,经纬恒润逐渐站稳脚跟,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自主汽车电子市场的空白。

2005年,他决定主导公司深入汽车电子领域。彼时,汽车电子的核心技术几乎全被国外玩家牢牢攥在手里,国内市场一片空白。

从零开始谈何容易,首先要洞察市场需求,技术与价格被吉英存视为经纬恒润的“杀手锏”。2008年,上海小糸车灯拿着上海通用的项目找到经纬恒润。“我们的价格大概是国际定价的75%,产品功能也没有问题,”吉英存回忆道,“但最初,我们只是他们和日本企业进行价格谈判的‘筹码’。”

或许是这样的性价比与认真做事的态度打动了上海小糸车灯,最终本属于日本企业的订单“易主”经纬恒润,当时此产品搭载上海通用君越车型实现量产。随项目酬劳而来的,是5000多页关于汽车电子的设计和检测标准,这让吉英存倍感欣慰。

“运气挺好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全球化项目,国内来讲起步相对较高,”吉英存笑言,“但当时我们做这个项目就像小学生在做微积分题目一样。”

回想起当年情景,吉英存强调,性价比的追求应该从制造端和研发端并重。自成立之初,人才便是经纬恒润最为关注的因素,“汽车电子领域,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就在于工程师的供应程度。”目前,经纬恒润拥有2500多名员工,其中超过70%的员工都是工程师。

但吉英存坦言这还不够,据他透露,经纬恒润每年会将15%-20%的收入投入研发领域,“只要我们还活着,就会一直保持这样的投入力度。”

较高的性价比与品质、以及当时飞速发展的中国汽车产业环境,为经纬恒润提供了一辆发展“顺风车”。如今其在国内的市占率达到12%,早已成为中国汽车电子领域的佼佼者。

但现在的车市环境为经纬恒润这种依附车企生存的供应商提出了新挑战——国内汽车销量整体下滑,他们该如何在持续缩小的市场中保持增长?“很担心,”吉英存并未掩饰自己的忧虑,但他转而表示,“不过(这东西)就像春夏秋冬一样,不可能永远都是好的。”

新机会在哪?当智能化浪潮猛烈冲击着传统汽车行业时,很明显,新的增长机遇已然到来。经纬恒润在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领域早有布局,因而才能在整体下滑趋势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新签、到款和收入的增长。

目前,一汽是经纬恒润的重要客户,经纬恒润的产品在红旗和解放品牌中均有搭载。如当初拿下上海通用订单时一样,经纬恒润最初也是红旗的备选供应商,“当时红旗进行国产化设计时,曾找了很多国外供应商,但他们的产品出了很多问题,最后我们帮忙解决的。”吉英存回忆道。

与国外供应商相比,经纬恒润本土供应商快速的反应速度与良好的服务优势在此凸显。“后来红旗就开始用我们的产品了,不只是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相关的产品,红旗的车身控制器、灯光控制器、门控、PEPS、ADAS等都是(我们的),”吉英存透露,“现在(红旗)里面20多个件由我们供应。”

优秀的客户为经纬恒润发展新业务开了一个好头。

新浪潮的想象空间

没人否认,汽车新四化是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下一个风口。

吉英存早早嗅到这一气息:“这是未来方向,我们8年前就开始做智能网联相关产品了。”

如今,这股“风”吹得更甚。今年2月,发改委、工信部等11个国家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从国家战略顶层设计层面推动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普及。其中提到,到2025年,中国要基本形成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

对于汽车电子而言,随着电动化、5G技术、辅助及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其在单车成本中的占比将不断提升。这一特点在ADAS领域表现更为明显。

2018年发布的C-NCAP2018版新车评价规程中规定,没有配置AEBS(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主动安全系统的车辆无法得到五星评价,交通部更是明确规定商用车要强制安装AEBS。根据预测,仅AEBS强制安装一项,就可在2020年催生至少45万辆的新车市场。越来越多的ADAS功能将成为新车标配,该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达到千亿元级别。

作为全球第一大市场,中国车市智能化升级的想象空间巨大。除了性价比,相较于国外大厂,本土供应商在产品生产周期、反应机制等方面更占优势。

而依靠此前与自主车企积累的良好合作关系,经纬恒润在乘用车智能网联产品上的市占率也并不低。“比如福特、红旗等都搭载了我们的产品。”吉英存举例称。

显然,8年前进入智能网联领域的决定,已经让经纬恒润在近几年看到回报。相比之下,其3年前试图以一个“运营商”角色切入自动驾驶领域的姿势似乎更为“性感”。

吉英存早早意识到,想让自动驾驶快速实现商业化落地,应当先从B端入手。“当时就看好运输场景,这个场景是能赚到钱的,”他进而分析道,“中国有着全球最大的港口集装箱业务,如果能用自动驾驶代替司机进行运输,一定是个好生意,更不必说智慧港口也是国家现在所提倡的了。”

港口自动驾驶遂即成为经纬恒润的主攻目标。目前,经纬恒润已经与一汽解放达成合作,已在唐山港投放首批无人驾驶车队,并处于试运营状态;与某港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2020年底投放15台无人集卡参与全自动码头生产作业。“现在车辆效率与有人驾驶差不多,再经过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会提升了,”吉英存透露道,“后续计划投放60辆(自动驾驶卡车),将安全员拿掉”。

单车智能外,经纬恒润也在港口增加了集群智能和远程驾驶功能,“把接管和应急的工作远程化,5G技术进一步成熟后,就能实现车辆的完全自动化。”

无论是安波福、博世等国外大厂,还是国内诸多初创供应商,自动驾驶似乎都是其必争之地,丰富的经验与本土及时的响应服务速度,成为二者分别的优势。这在经纬恒润这种发展多年、排名前列的本土供应商身上,多少都有些体现。

“的确会容易一些,”吉英存对此表示肯定,“比如解放的车里原本就搭载了我们7个产品,因此我们把它改造成自动驾驶车更容易。”

在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后,运营成为经纬恒润的下一个目标。一切都源于吉英存较高的风险意识。当中国车市高速增长不再,作为掌门人,他也在担心市场趋于饱和。“但运营就不一样了,经营的市场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在外界看来,从1998年创业到现在,吉英存已经造就了一个国内领先的汽车电子科技公司。但他不这么认为,摇摇头道:“也就刚刚起步,走了一两步吧。市场还很大,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

白天,在多数时间都用来思考公司发展方向的情况下,吉英存仍会抽空进行阅读,“最近在读《道德经》。”他说。

“为什么会选这本书呢?”

“要以柔克刚嘛。”

本文来源于亿欧,原创文章,作者:张男。转载或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7635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评论列表(1条)

  • binance
    binance 2024年5月20日 上午3:42

    Your article helped me a lot, is there any more related content?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