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汽车人,关于《流浪地球》你不能不知道的6个细节

《流浪地球》火了,一部被称为“开启中国科幻元年”的里程碑式电影,让大家看到了工业实力逐渐雄厚的中国也拥有了制造出世界顶级工业科幻电影的能力。

作为汽车人,关于《流浪地球》你不能不知道的6个细节

在直逼50亿票房的光鲜成绩背后,你不能忽视的是《流浪地球》的概念设计团队为了表现行星发动机、地下城、运载车等所有场景的细节构思,画了3000张概念设计图,最终定下了最符合力学支撑结构、最能展现未来交通场景的方案。

作为汽车人,我们就通过6个细节来挖一挖《流浪地球》中与车有关的故事。

运载车为什么有浓浓的苏联工业风?

由于地球大气环境改变,使用空气动力的飞机无法正常运行,电影中主要的交通方式就是硕大笨重的货车(包括运人的运载车、运石头燃料的大卡车)。

作为汽车人,关于《流浪地球》你不能不知道的6个细节

影片中这些运载车具有极强的低温启动性能,零下八十度说启动就启动,还有极强的机动性、通过性、加速巨快、自身就能成为一个信息联络节点,而且能做到全球范围统一规格大批量生产。

作为汽车人,关于《流浪地球》你不能不知道的6个细节

这些8×8装甲车和10×10装甲车都是真实制作,在模型下有一个六轴电动平台,由从好莱坞回来的连凯带领的国内顶级物理特效团队希娜魔夫设计并定制编程接口软硬件,其中液压轴承德国进口,电缸国内加工,最后在青岛进行组装调试。

作为汽车人,关于《流浪地球》你不能不知道的6个细节

其中运载车前后共有7根车轴,采用牵引头+挂车的组合式设计。电影中牵引头和挂车的连接及分离十分方便快捷,由此推测挂车应该是电力驱动,电力来自前面的牵引车。

作为汽车人,关于《流浪地球》你不能不知道的6个细节

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电影中在2050年前后出现的运载车长得却非常复古?无论外饰还是内饰都有一种浓浓的苏联工业风,和我们以往在好莱坞科幻大片中看到的概念交通工具截然不同,没有无人驾驶、没有全系投影、没有遍布四周的透明屏幕,而是需要手动挡操控、充满裸露的机械部件?

作为汽车人,关于《流浪地球》你不能不知道的6个细节

作为汽车人,关于《流浪地球》你不能不知道的6个细节

导演郭帆是这样解释的,苏联美学风格“是唯一我们能够找到的、跟中国人有情感连接的工业设计,你可以看长安街依然保留了好多钟楼,特别是军事博物馆,典型的,那是一套美学体系,我们对那个东西有情感。”

作为汽车人,关于《流浪地球》你不能不知道的6个细节

为什么运载车的方向盘是球形的?

其实影片前半段的新闻已经给出了答案:“汽车方向球技术极大减轻了驾驶重型车辆的身体负担,可以让更大年龄区间的驾驶员…”

作为汽车人,关于《流浪地球》你不能不知道的6个细节

这也就为后来姥爷驾驶重型运载车做了铺垫。

作为汽车人,关于《流浪地球》你不能不知道的6个细节

其实方向球的原理类似于鼠标轨迹球或手柄的集中操纵单元,通过前后左右移动球体来驾驶车辆,球心大致定义了车辆运动中心,摆动方向球的位置相当于给出了驾驶方向意图,从而可以比较轻便地实现一些恶劣路况下的大幅度转向。

作为汽车人,关于《流浪地球》你不能不知道的6个细节

所以影片中出现了大型运载车紧急360度转向的场景。左右驾驶位各有主副两个方向球,则增加了系统的安全冗余。还有,方向球与转向轮之间并非机械链接,运载车的转向系统应该是电传动或线控技术,从而使得操纵更加省力。

作为汽车人,关于《流浪地球》你不能不知道的6个细节

运载车靠什么驱动?

不知道各位是否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影片中的运载车在中途加注燃料,说明仍是内燃机结构,考内燃机变速箱等机械结构稳定性强,适合零下80℃的环境。刘启第一次驾驶前在嘀咕“离合档位手脚动,脚重手轻次序清”,看来运载车还是手动挡车型。

作为汽车人,关于《流浪地球》你不能不知道的6个细节

巨型轮胎也不可能是传统的机械传动结构,应该是内燃机(燃气轮机)发电+轮边(轮毂)电机驱动车轮。其内燃机带动发电机,电力经过电缆传输到每个车轮附近,车轮由轮边电机或轮毂电机驱动,每个车轮都具备单独驱动和转向能力。

作为汽车人,关于《流浪地球》你不能不知道的6个细节

图为苏联MAZ-7310运输车(白杨战略导弹车)电驱动轮毂

不过这种全轮驱动+全轮转向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新技术,德国工程机械制造商ETF(欧洲卡车工厂)研制的新型矿车,就配备全轮驱动+全轮转向的功能。

作为汽车人,关于《流浪地球》你不能不知道的6个细节

作为汽车人,关于《流浪地球》你不能不知道的6个细节

运载车的交互屏幕是怎么做的?

运载车的内饰设计极为复杂,二十多个屏幕在上车插卡启动时要同时点亮,并且要显示运载车的车速、油量、水温、运行状态、导航系统、驾驶员信息等。这在好莱坞电影中通常都是用“贴绿”的方式拍摄屏幕,然后由UI组设计制作,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

作为汽车人,关于《流浪地球》你不能不知道的6个细节

但是《流浪地球》由于受到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影片出现的每一个屏幕其实都是真实的,演员触屏时的指纹也能被清晰拍摄下来。有时候一个场景中会有一百多个屏幕,为了省钱,屏幕是裸屏,后面没有壳,在青岛拍摄又潮湿,经常会短路。因为没有工业化相对应的部门去支撑,怎么同时控制一百多个屏幕开启又关闭就成为一件难事。剧组最后的解决方式是每一个屏幕后面都连一个笔记本,每一个笔记本后面都有一个人去控制屏幕,屏幕中的画面是提前做了一千多个动画放在里面,但仍需要事先排练操作,才能让屏幕与演员的表演相匹配。

作为汽车人,关于《流浪地球》你不能不知道的6个细节

还记得车上主屏幕显示的是:“北京市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这个2019年第一句网络热语,已经被苏州交警率先用上了:

作为汽车人,关于《流浪地球》你不能不知道的6个细节

作为汽车人,关于《流浪地球》你不能不知道的6个细节

运载车如何导航?

由于地球发动机的存在,传统的通信卫星很难在地球上空环绕,如果没有了卫星我们该如何导航定位呢?

作为汽车人,关于《流浪地球》你不能不知道的6个细节

一种解释是影片中从矿场到发动机的具体路线是固定的,驾驶员凭借地面指示牌导航就可以完成运输任务。另一种说法则带有更多科学依据,我们可以使用陀螺仪等惯性导航系统,或者在地面建无数个导航基站信号塔也是个办法。

蔚来彩蛋

作为汽车人,关于《流浪地球》你不能不知道的6个细节

虽然《流浪地球》的场景设定很难将现有汽车品牌植入进去,不过在影片开头我们还是看到了挂着绿牌的蔚来ES8的身影,也许这也是郭帆导演对造车新势力足够创新、足够科幻的一种肯定吧——但是据了解蔚来ES8并非广告植入,只是作为赞助给剧组的一台拍摄用车。

作为汽车人,关于《流浪地球》你不能不知道的6个细节

拍摄车都需要赞助,也足以见得剧组的经费有多么紧张了。

写在最后:

不得不说,在资金有限、技术尚在探索的情况下敢于第一个吃螃蟹、迈出中国科幻电影的第一步,郭帆导演和他的7000人团队用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故事为我们展现了强大的本土精神及情感内核。哪怕运载车的设定不够未来,哪怕还有更多科学细节值得探讨,这部由中国人主创、75%的特效镜头由中国团队完成、全中资投资的电影就是成功的。

作为汽车人,关于《流浪地球》你不能不知道的6个细节

相信这部中国第一工业科幻电影的问世,也会反推包括汽车在行业内的中国工业的发展,期待两者相辅相成,将地球点缀的更加多彩。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1098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