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中,每当提及车型的销量和汽车行业市场的时候,总会提起轿车和SUV。而MPV,则相当自然地被媒体、消费者“完美”地忽略错过了。就连网友们选车买车,对MPV也经常是视而不见。哪怕是自己明明需要多人同时出行,也非得傲娇地认为七座SUV更为适合。
而事实上,目前MPV市场当中并没有真正完全贴合市场需求,尤其是家庭用车的细分领域,能满足需求的产品就更少了。其次,消费者对于MPV车型的固有印象,让这个细分市场的发展有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MPV的前身
MPV这个名字也就是近些年才被人熟悉和提起,在更早期的时间,市场对这类载人数量多的车型,统称为面包车。面包车的叫法源自于80年代初期,市面上有大量的运输需求,而且方方正正的造型和一块大面包的造型很相似,所以才有人叫它面包车。当时比较多的,还是国营运输公司购买的日系面包车,包括了丰田的海狮H50、小霸王Liace、日产的万利特Vanette(C120)/佳奔、马自达E2000和五十铃的WFR。
当时,各行各业都有着大量的运输需求,货车毫无疑问是那个时候的主流车型。当时的面包车还是以12座版本为主,大多是国营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用车。同时也承担着部分货车的使用用途。由于当时对货车的政策并不友好,就以兵哥所在的广州为例,进入市区是需要运输证,还不能在早晚高峰的时候进出。因此,面包车也在那个时候成为了货车的一种补充,也由此开启了厢式车成为运输货车的序幕。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五菱之光、长安之星这类小型面包车,最早是从日本引进而来。当时日本的K-car也就是轻自动车搭载的都是660cc的发动机,所以在广东地区,这类由K-car引申而来的小型面包车也被叫做“零点六“,就是零点六升排量的意思。
新时代的“面包车”
反观国外市场,当时所谓面包车其实是厢式车当中,最为主流并广泛流传的造型。主要用途也是载人为主,并没有太多被用作商业方面的车型。正是由于以载人为需求,所以对乘坐的品质和舒适性的要求,开始变得越来越高。从以往12座车型的能坐就行,发展到了需要独立性更高的后排、乘坐更舒适的座椅。因此,便出现了由海狮而来但是比海狮更高级的Granvia,后来金杯引入成为阁瑞斯。至于价格便宜些的,则是由CKD生产的小霸王LiteAce取代。
至于同样来自日本的三菱Delica、日产的巴宁等车型,包括丰田海狮本身,都在各自的车系当中衍生出乘坐感受更好的产品,来占据乘用化程度更高的市场。即便是舒适性、豪华程度都要比以往车系更高,价格也都更贵,但是消费者和市场整体,依然将它们看作是面包车,仅此而已。后来国产的别克GL8,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国内首款MPV车型,也是承担起了商务接待载人的需求。
形象与产品
以上就是国内消费者始终对MPV,或者说是面包车不太看好的原因。正是由于多年前的使用习惯,使得它们仍然被看作是运输车辆、当作是生产力工具。并且,通过近些年的MPV销量榜单可见。排在头名的那款车型,究竟有多少消费者会将其看作是MPV?抑或是仅仅把它看作是生财工具?
可以说,MPV目前的定位和形象,是80、90年代那些前辈们记忆的延续。同样地,被延续下来的,还有那份原本不属于它们的固有观念。商务化、工具化,是如今MPV车型仍然难以逾越的形象鸿沟。在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的环境下,工具化形象的进一步演变,始终会让MPV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在主流的价格区间段,并没有适应市场的产品出现。更多的,是厂家希望在原有的商用基础上,延伸到家用领域的“中间层“车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定位,终究是会被两方面的用户所放弃,比如说15万元以内的某款日系MPV。
如何让MPV回归到正常的范畴,也许可以借鉴欧洲对于厢式车的布局。商务运输定位的,可以推出只有单排座椅的版本,对底盘、制动等方面作加强以保障安全和符合规例。载人接待需求的,可以有用料更豪华、座椅布局多样化的车型。有时候,真的不要被固有的观念局限,压制了车型产品的布局和买车的选择。我们可以以更灵活化的方式呈现,不然哈弗H6连续58个月的冠军是从何而来,60多款车型对其也是强劲的助推剂。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11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