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品牌生死劫|巅峰后失意海马汽车已达退市边缘

在经历了2018年的车市寒冬后,车企都期盼着在2019年迎来开门红,为新一年的冲刺立下敲门砖。2月已过半,众多车企纷纷晒出1月的成绩单。其中,吉利、长城、奇瑞等自主品牌均有不俗的表现。与之相反的是,曾辉煌一时的海马汽车却还未从寒潭中挣脱。

019品牌生死劫|巅峰后失意海马汽车已达退市边缘'

月销量暴跌至千余辆

海马汽车的前身是1988年成立的“海南汽车制造厂”,最初其凭借与马自达的合作迅速走红,2002年其生产的新一代福美来轿车更是被评为汽车市场的“新三样”(凯越、伊兰特、福美来)。

2006年底,海南汽车制造厂中止了与马自达的合作,海马汽车开启了自主品牌的征程。变身自主品牌的海马汽车虽然未能重塑2006年以前的辉煌,但在彼时的中国汽车市场其仍位列二线品牌阵容之中。

2012年起,海马汽车的销量一直处于平稳上升状态,2016年其更是达到年销21.6万辆的巅峰。但在巅峰之后,海马汽车的境遇却每况愈下:2017年,信心十足的海马汽车立下了年销30万的销量目标,但最终其仅交出了14万辆的成绩单;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遭遇了28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备受打击的海马汽车没能站起来,全年累计销量遭遇腰斩,为6.76万辆,仅完成年度18万辆销量目标的37.5%。

019品牌生死劫|巅峰后失意海马汽车已达退市边缘'

与此同时,在刚刚过去的1月,海马汽车销售新车1327辆,同比暴跌87.45%。其中,轿车销售201辆,同比下滑93.16%;MPV销售61辆,同比下滑87.18%;SUV销售1065辆,同比下滑85.13%。

在2019年开年,海马汽车延续了2018年的下滑态势,前景不容乐观。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认为,海马汽车销量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畅销车型的推出,产品边缘化。此前,其推出的新品特点不突出,传统燃油车方面没有明显竞争力,新能源汽车方面没有突破。

与此同时,产品过于中低端化,也是海马销量不佳的原因之一。中低端市场历来是自主品牌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海马汽车的产品没有优势难以在该市场脱颖而出。此外,海马汽车在技术方面仍有待提高,质量也有待改善。

业绩预亏存退市隐患

在销量遭遇滑铁卢的同时,海马汽车的业绩也呈现连年亏损。

2019年1月31日,海马汽车发布业绩预亏公告,公司预计2018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2亿~18亿元,而2017年海马汽车亏损约为9.9亿余元,公司亏损预计同比增长20.68%-81.02%。

对于亏损原因,海马汽车表示,公司汽车产销量同比大幅下滑,同时,因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较大,公司将受政策影响毛利大幅下滑的部分纯电动汽车产品予以停产。此外,公司实施品类战略,对产品研发项目进一步聚焦,决定对部分在研产品终止研发。该部分在研项目原预计达到可使用状态后转为无形资产的金额转入费用化归集。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18年修订)》的退市风险警示规定:“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连续为负值或者因追溯重述导致最近两个会计年度净利润连续为负值”的公司,将在公司 2018 年度报告披露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019品牌生死劫|巅峰后失意海马汽车已达退市边缘'

在海马汽车发布业绩预告后,立即受到了深交所的问询。根据海马汽车三季报显示,海马汽车2018年前三季度亏损4.77亿,同比降660.27%。深交所管理部要求海马汽车解释为何第四季度亏损额度远超前三季度亏损总额。

对此,海马汽车在2月13日回复称,公司2018年第四季度较前三个季度亏损之所以大幅增加,主要原因包括:部分产品逐步退市等涉及的相关资产以及存货等计提资产减值影响当期损益, 对出口应收账款等计提资产减值影响当期损益;因终止研发项目造成研发支出费用化等影响当期损益;因经营性及其他等影响当期损益。

《公告》还显示,海马汽车2018年销量之所以下滑,与停产了多款车型有关。其中,因市场环境变化、技术法规升级以及公司产品聚焦,海马M2、M8、微车及短续航里程纯电动汽车等产品停产。同时,因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较大,海马汽车将对受政策影响盈利大幅下滑的两款纯电动汽车产品也予以停产。

对于部分在研产品终止研发的原因,海马汽车认为,这是根据公司品类战略实施对内部资源和产品的进一步聚焦,对此海马汽车决定将福美来F5和F7产品逐步退市,对其相关的福美来F7商品性改进项目VB00-B项目、福美来系列产品技术平台项目、福美来F7的电动化项目VB00-EA项目等终止研发。

面向未来,海马汽车将重心转至新能源领域,2018年海马汽车宣布,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会占到公司总体销量的30%。与此同时,面对产能的闲置,海马汽车也已为新势力造车企业小鹏汽车代工G3车型。

与此同时,面对2019年的开局不利,海马汽车将如何利润大势所趋的新能源挽回颓势,避免沦为“代工厂”,买车网(Buycar.cn)也将持续关注。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1183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