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汽车的根本属性是交通工具,其底层逻辑在于“出行”,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似乎赋予了汽车一些新的使命。
这就像当年手机的那场革命,当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手机的底层逻辑是通讯的时候,智能手机的风靡颠覆了大家的认知。iOS和安卓成功击败了诺基亚,手机最终也代替了“移动电话”。
那么,汽车的底层逻辑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汽车中控台的变迁看未来
我们以汽车内饰的视觉中心——中控台作为例子。
奔驰S级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心目中豪华车的代表,多年以前,它的中控台长这样。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它变成了这样。
那些密密麻麻的按键几乎都集成到了那块超大的“连体式”中控屏之中,所有的功能都可以通过触控板操控,进步显而易见。不过,还有更方便的,比如特斯拉。
这是特斯拉最新产品Model 3的内饰,整个中控台没有任何物理按键。跟手机一样,Model 3的这块大屏支持触摸操控,不管是听歌、导航,还是查询天气、新闻,你想要什么,“点”就完事儿了。
在此基础之上,“语音控制”这个新鲜玩意儿也逐渐普及到了家用汽车之中。相比触控操作,通过语音的方式控制车内功能显然更加安全、便捷。
所以,可以大胆猜测,随着5G网络、自动驾驶、语音技术的发展,汽车的价值将不仅限于“出行”,你的社交、学习、工作可能都将在汽车上完成。或许,到了那个时候,“智能汽车”将不再是简单的出行工具,而会成为一个智能AI。就像手机代替“移动电话”一样,“智能汽车”代替“出行汽车”也不是不可能。
下一场变革,由自主品牌引领
与多年前内燃机问世、流水线生产出现、精益化生产诞生所引领的汽车变革不一样的是,这一次,自主品牌参与并领导了这一场变革。
以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外资品牌在智能化领域的步伐显然比自主品牌走得要慢。就像上文提到的语音控制功能,大多数合资品牌及豪华品牌的量产车上几乎都没有配备该配置,即使配备了,功能的丰富性也低了很多。但是,自主品牌却几乎实现了“语音控制”的全面普及,即便是在相当超前的自动驾驶领域,也有自主品牌实现了量产,比如长安汽车。
自2012年开始研发in Call智能车载互联系统开始,长安汽车在智能化领域的步伐就不曾停止。如今,这套智能车载互联系统已经发展到了3.0版本,在便捷性及功能性上都已经达到业内顶尖水准。
以长安新CS55为例,除了导航、娱乐、安全、远程车控等功能之外,其语音功能已经发展到了可以实现随时打断抢说的地步。通常,大多数汽车的语音控制功能都只能等系统识别完当前指令之后,车内乘员再发出下一指令让系统识别,如果遇到识别错误或者指令错误的情况,还得等语音系统识别完才能重新发出指令,相当麻烦。长安新CS55的“随时打断抢说”功能就是基于这一情况对语音系统进行的升级处理,进一步提升了语音控制功能的便捷性。
在功能的丰富性上,长安新CS55的语音控制系统可以支持车内绝大多数功能配置,控制导航、天窗、空调、多媒体、电话等都是基本操作,语音搜索在线天气、股票、新闻等生活资讯也不在话下。
在互联网和语音功能不断结合的情况下,长安新CS55其实已经有了一丝未来汽车的影子。比如我们在上班路上,只需说一句“小安,你好,今天有什么新闻?”,便可以做到“知晓天下事”;赴约途中,只需告诉小安“我要去XX”,系统便会自动规划最佳路线;到了目的地想要找一家合适的饭店,同样可以通过语音让小安为你解决。便捷、高效,长安新CS55已经从“出行工具”向“智能助手”跨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
当然,未来的智能汽车不仅可以通过语音功能充分解放双手,更有自动驾驶彻底解放双手双脚。
作为国内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先者,长安汽车创造了太多第一。第一个实现2000公里自动驾驶长距离测试的中国品牌;第一个加入美国智能汽车联盟——MTC的中国品牌;第一个实现了APA6.0远程自动泊车功能的中国品牌;第一个实现将自动驾驶、远程自动泊车、手机远程控制与V2X完整融合;第一个实现了自动驾驶核心技术IACC与APA4.0量产的中国品牌……与此同时,长安汽车还实现了自动驾驶穿越无人区、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而其中主角,就是新CS55。
作为国内首台L2级自动驾驶量产车,长安新CS55搭载了IACC集成式自适应巡航系统,当车速低于60km/h时,即使没有车道线,也能够跟随前车行驶。
此外,这套系统还具备ICA单车道智能辅助驾驶、TJA交通拥堵辅助、自动减速过弯、智能限速辅助、场景重构、语音控制巡航速度六大功能。
这六大功能针对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作用,比如“单车道智能辅助驾驶”可以用于高速公路,开启该功能之后,车辆会自动保持在车道中间行驶,缓解长途驾驶的疲劳;
堵车的时候,“交通拥堵辅助”则派上了用场。系统会通过车上的雷达和摄像头探测前方车辆,然后控制车辆速度、保持跟车距离,并且它还能识别前车的运动轨迹,控制方向、跟随转向,做到有序排队行驶,治好了不少新手的“堵车恐惧症”;
“自动减速过弯”的作用在于可以避免因驾驶者误判弯道大小而导致的交通事故。系统会通过摄像头识别前方弯道半径,自动计算出安全的过弯速度,然后调节车辆速度,保证车辆能够安全过弯;
如果你经常因为没有看到限速标识导致超速而吃罚单,那“智能限速辅助”则是你的福音,它可以识别前方交通限速标识,驾驶员确认后可自动设定为巡航速度,避免因疏忽导致的超速;
“场景重构”更像是驾驶者的“第三只眼睛”,通过雷达和摄像头的探测,系统会在仪表盘上显示周边的车辆类型、道路限速、车辆距离、行人等信息,避免因视野盲区导致的事故;
“语音控制巡航速度”是长安汽车出于便利性方面的考虑推出的功能。通常传统汽车的自适应续航系统是通过按键操作,如果速度调整的跨度过大,需要按很多次,比较麻烦。语音控制则只需说一句“把续航速度设置为XX”即可完成,更加便捷。
六大功能加持之下,长安新CS55已经极大的提升了行车的安全性和便利性,等到2025年L4级自动驾驶汽车的推出,长安带来的惊喜或许会更大。
写在最后
未来的这场“汽车革命”,将不同于我们认知中的产品迭代,汽车底层逻辑的变化改变的不只是我们的出行方式,更会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现在没有了智能手机,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未来,智能汽车扮演的角色很可能就是如今智能手机扮演的角色。
而长安汽车作为变革来临前的先行者,不管是技术实力还是量产成果,都已经走到了行业前端,已经有了未来汽车雏形的新CS55就是最好的例子。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14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