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家,但“自由”的含义并非是“自由自在、为所欲为”。在现实中,美国人的自由是建立在对法律的尊重与服从之上的,“法无禁止即可为”。对美国人而言,“守法”是获得“自由”必须承担的首要社会责任。
美国的法律法规不仅多如牛毛,而且执法非常严格,一般都是公事公刅,该接传票就接传票,该接罚单就接罚单,一切唯法是从,没有什么通融的余地。比如说两辆车在马路上发生了碰撞,一般司机们用不着相互责怪或者吵架打骂,更不用赶紧打电话找熟人,而是走下车来互相问候,然后互相抄写对方的社会安全号码,等待警察来处理。这种对法律的自觉遵守经常让去美国的外国人感到惊讶。
遵纪守法已经成为美国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循着法律生活如同每天早上必须刷牙一样自然。有时候,美国人的遵纪守法到了堪称死心眼的程度。一位中国留学生曾如此讲述自己在美国的经历:因为寄宿在一个中国留学生的宿舍里,房间只有一把钥匙,不太方便,便想配把钥匙,可是钥匙上刻着“不许复制”的字样,结果没有任何配钥匙的人同意配。
美国人如此奉公守法,并不是因为他们自小天天上法律常识课,法律知识倒背如流,一般美国入对法律的了解绝不会比其他国家的人多,从另一方面说,通晓法律知识并不意味着有一定的法治信仰。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美国“处罚严厉”所致。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处罚严厉的前提是要有监管和发现手段,而无论纽约、旧金山、费城、华盛顿的街头,道路监控摄像头近乎绝迹,车水马龙的州际高速公路上也很少看到摄像头。但即使在没有信号灯且杳无人迹之处,多数司机都能遵守规则。可见,美国人守法与法律的处罚宽严没有太多关系。
美国人守法,追根溯源来自于基督教文明的“契约精神”。所谓“契约”,通俗地讲,就是合同。中国人习惯上把基督教的教义翻译为《圣经》,其实它的全称应该是《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约”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合约或者条约。这两个“约”就是上帝与人类签署的新旧两份合同。源于基督教的“契约精神”包含两个内容:
第一, 契约要体现人的自由意志。由于造物主赋予了人自由意志,签署契约不应该是被动的、强迫的,而应该是自觉自愿的,人有选择缔约方的自由、决定缔约内容的自由和选择缔约方式的自由。
第二, 契约具有神圣性,一旦签署,必须严格遵守。久而久之,契约精神不仅表现为人要遵守合同,还表现为人对规则的无条件尊重和敬畏。它形成了人们“契约神圣不可违反”的意识:无论是神与人之间的契约,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契约,人都应严格遵守。《五月花号公约》就是早期移民到达新大陆时签署的第一份契约。
启蒙运动后,卢棱等思想家依据基督教的契约论发展出“社会契约论”,创立了公民服从法律的责任源于“自己就是立法者”的假说,这成为美国公民守法的第二个根源。“社会契约论”是指社会秩序是靠每个公民过渡自己的部分权利,制定法律、组成政府而维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公民所遵守的法律是自己“同意通过的法律”。
所以,公民守法不是服从于他人的意志,而是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曾在美国游历的法国学者托克维克注意到,在美国不管一项法律如何叫人恼火,美国的居民都容易服从,不仅因为这项立法是大多数人的作品,而且因为这项立法也是他自己的作品。
除了契约精神之外,美国人守法还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现实社会中司法程序较为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贯彻得不错,集中代表法律形象、与公民接触最多的警察和法官多数是奉公守法之辈。
受到法律的“公平待遇”,是“服从法律”(哪怕是败诉和不满意的一方)的重要前提,受到公正对待的经历可以使更多人认可社会准则并自愿履行守法的义务。
有研究认为,美国公众判断一个法律程序是否公正的主要依据是:
1. 在作司法决定时,公众是否有充分的参与和表达的机会;
2. 司法程序能否保持中立,不偏不倚,以事实为依据,所应用的规则始终如一;
3. 公众是否受到尊重、保持尊严,自己的权利得到承认;
4. 执法者是否能考虑公民的需求与关心,以诚实的态度与他们交流;
简言之,之所以有那么多美国人愿意遵守法律,是因为他们对执法者和执法机构、司法程序的公正性充满信任和信心,执法的公正就会建立一种法律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人们会感到恪守法律是个人的责任。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34939.html
评论列表(1条)
笑死了他妈的全篇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