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最具工匠精神的国家,很多人可能会说日本,也有人会说德国。如果说日本制造以细腻,周全,极致化闻名,那么德国制造则是以准确,精密,程序化见长。虽然风格不同,但两者在工业制造上的本质都是一样的。
有意思的是,德国和日本在制造业上的发展均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比如说汽车,目前的汽车市场,外国车大多分为德系和日系车;再比如说相机,德国的徕卡和日本的索尼、佳能也总被拿出来对比。
可以说,双方所擅长的领域有很多的重合之处,而在不擅长的领域两者也有很多相同,就比如,当今电子制造行业中最火热的手机制造业。
如果说日本有索尼、夏普等厂商还能拿出手机来以示能力,那德国就显得有点捉襟见肘了。为何德国这个制造业大国不做手机产业呢?
自3G、4G兴起以来,我国、美国以及韩国都纷纷涌现了不少手机制造厂商,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一些零部件厂商或者代工厂,这些企业的成长壮大都说明了手机市场并不是无利可图。而且有这么多手机厂商在前,也说明手机行业没有过高的门槛。按理说,像德国这种以精湛的工艺设计、机械加工能力闻名的国家,完全没理由不做手机。
有网友认为:手机这东西两年就换新的,德国人做的东西恨不得用100年,做手机不太适合德国人。确实,做工优良、品质上乘,算是德国产品的特点,但这并不能说就是德国制造手机的短板,当年结实耐用的诺基亚也并不是因为太结实才被淘汰的。
还有人认为,中国的供应链太强,别的国家普遍不具备这个条件。这也不够说服力,德国的强项就在于系统整合和工业设计方面。以德国大众汽车1969年的生产流水线为例,当时的自动化程度比现今国内很多车厂的自动化程度都高。
其实,德国也是有自产手机的,比如西门子,博世手机,不过还是不太出名。说到底,德国虽然擅长工业设计,但还是以大型设备为专长。再加上工业设计和智能手机,还是有点区别的。
而且德国厂商对市场的看法也和我们不同,不止德国,其实欧洲的消费电子产业目标人群主要以中产阶层及高薪人士为主,很多产品价格昂贵。与其说其落后,不如说这些国家的消费电子公司目标的消费人群不同。目标人群过少,产品竞争力也不强,自然会导致品牌小众化。
有个老的工业设计界权威说过这样一句话:图形界面和平板显示设备出现后,工业设计就死了,只剩下人机交互。现在的人机交互就等同于软件界面设计,因此在计算机技术上远远领先人类的美国秒杀一切搞工业制造的国家。
有趣的是,虽然手机上德国已经落了下风,但随着智能汽车成为下一个智能终端,德国制造能否再创辉煌,值得期待,你觉得呢?
注:本文由今日商讯独家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引用。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36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