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再谨慎的老司机,
谁也不敢保证这辈子
能保持零事故。
你不撞别人,
别人还可能撞你呢。
大家心里还是希望平安的
应该也没几个车主
会去研究这个沉重的话题
“如果你撞人了怎么办?”
老司机都明白,
撞车只要速度不是太快,
一般也不是啥大事故,
但撞人就不好说了,
很小的事故也可能会带来
无尽的麻烦。
甚至,这是车主们很忌讳
讨论的话题!
而当事故真正出现时
很多车主往往六神无主,
情急之下可能会做出非常
错误的决定。
肇事逃逸,罪加一等
比如,下面这位小伙子,
一辆轿车将行人撞飞后逃离了现场。
事后警方调取事发地附近监控,
并锁定该车的轨迹,
根据车辆信息
倒推该车白天的行车路线,
最终找到了肇事者肖某的家人。
肖某的父亲将他叫回家后,
母亲见到儿子气得直打他,
无法理解儿子为何肇事逃逸
的母亲边打边骂:
“你都二十几岁的人了不知道该怎么做吗?
你妈身体不好还尽给我惹事。
你今天给我去给人家赔礼道歉,
去跪在家属面前求情。”
在肇事车辆的引擎盖上
依然保留着撞人的凹痕,
挡风玻璃上也有碎裂的痕迹。
伤者头部破裂、多处软组织挫伤,
所幸没有生命危险。
交警表示,
当时若肖某选择报警只需要报保险走流程,
但他选择了逃逸,就将面临行政拘留,
并记12分等相关处罚。
世事难料,
开车撞到人,慌是肯定的,
但遇到这种突发情况,
冷静下来分析,
才能做出最合理、最正确的决定。
应该怎么做呢?
以下这五点是要切记的!
1.立即停车
发生交通事故后,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停车后按规定拉紧手制动,切断电源,开启危险信号灯,如夜间事故还需开示宽灯、尾灯。
在高速公路发生事故时还须在车后按规定设置危险警告标志。保持头脑清醒,要镇定,切记不要慌张,更不能逃逸,一定不要有侥幸心理,逃逸是对被撞行人,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后果往往很严重!
2.及时报案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规定》第八条:道路交通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
如果把人撞的比较严重,那就要马上拨打120和122,或委托过往车辆、行人向附近的公安机关或执勤交警报案,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肇事车辆及伤亡情况。在警察来到之前不能离开事故现场。
同时,给自己的车辆保险公司打电话,启动保险理赔程序。保险公司查勘员也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同样会勘察现场,固定相关证据,为您下一步的索赔提供依据。
3.保护现场
保持现场的完整性,能够获得事故发生时的原始证据,对判断事故发生的原因及事故责任的认定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交警到来之前应当保护好现场,除非因抢救伤者和财产需要,不得擅自移动现场肇事车辆、伤者、物品等,必须移动时应当标明位置。
如遇下雨、刮风等天气,应就地取材,用塑料布、席子等物将痕迹盖起来保护好。
4.抢救伤者
如事故中有人受伤,应设法送医院抢救治疗,除轻伤本人拒绝去医院诊断外,一般可以拦搭过往车辆或通知急救部门、医院派救护车前来抢救。
在无过往车辆或救护车的情况下,也可动用肇事车将伤员送医院抢救,但要将肇事车各个车轮的着地点以及伤员倒位描出,做好标记,并要留人员看护现场。
遇有受害人伤势严重,周围人员又没有很好的抢救技能,不要随意搬动,应拨打120请专业人士抢救,防止伤者存在脊柱损伤、骨折等因错误治疗造成加重损伤。
5、不要垫付医药费
从法律层面上来说,车主是没有义务垫付医药费的,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0条就是规定的,垫付是可以由交警来通知保险部门,或者说是让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来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的。
如果伤者家属一定要你先垫付的话,那你就得把所有的发票都留好,首先如果真是自己全责那么去保险公司报销需要发票的,另外如果不是自己的责任后期讲道理也有依据!
6.坚决不私了
碰瓷党利用的就是车主怕麻烦,出事心理慌张的弱点。不要去碰他,也不要轻易服软,直接打110报警,只要坚定地表达你的态度,基本上人家已经怂了一半了。
一般交警这种事情也见得比较多,是不是碰瓷是比较容易分辨的,往往会给出对你比较有利的处理方式!
牢记处理方法,有备无患
就像车主给车买保险一样,
谁也不希望用到保险,
但一旦除了车祸,
有保险会让你淡定很多,
损失也能降到最小,
而多了解一些关于车祸的
处理知识,
也是给自己的头脑“上一份保险”,
万一出了问题,
这就是非常划算的“投资”了,
能让你避免很多难以挽回的损失。
如果像文中开头小伙子
那样肇事逃逸,
保险公司可能会拒赔,
经济巨额损失,还有牢狱之灾,
这就非常的得不偿失了!
如果你觉得此文有用的话,
赶紧收藏并分享给
身边的车主盆友吧!
更多的人需要这份
“头脑的保险”!
来源:图说交通
邮箱:1689025534@qq.com
电话:0939-5932134
监制:王继文
审核:雍志军
编辑:张 菁
珍惜生命 关注交通安全
更多交通资讯,请关注官方微博微信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40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