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道路上查处超载等违规载货的力度不断加大,从车辆生产到使用的各个环节都在绞尽脑汁地减轻车辆自重。如何用更轻的车拉更重的货,这看似不合理的要求的背后也是汽车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而在诸多轻量化方案中,有“簧下质量减一斤胜过簧上轻十斤”的说法,备受大家的关注,其中的道理相信大家也深有体会——正如负重跑步感觉要比在腿上绑上沙袋跑步轻松一些。那么,如何减轻这个神奇的簧下质量?
“铝试不爽”的轻量化
抛开更换悬架材料等方法,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更换轮胎和轮圈了。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将钢制轮圈改为铝合金轮圈。
铝合金轮圈的优势在于质量轻而承载力却有所提升,近些年由于辊压技术的发展和制造设备的国产化,铝合金钢圈价格也是逐渐下降。除此之外,轮胎上面又能做哪些文章?
在发达国家广泛应用的大单胎,究竟好在哪?
卡友们俗称的大单胎学名为宽截面轮胎,最大的特点就一个字:“宽”。这种轮胎的宽度能接近500mm。对于一般的三轴挂车,轮胎数量可以减少到以前的一半,不再需要并装双胎的安装形式,这也是 “大单胎”这个名称的由来。
虽然这种轮胎在发达国家早已成为气候,被广泛应用。但是在这种轮胎初次应用于中国市场时,被许多人说是不适用于中国路况和运输环境。
大单胎的优势主要来源于轮胎的安装数量少。以三轴挂车为例:6条大单胎加上轮圈的重量,远远低于12条普通轮胎加上轮圈的重量,从而使得整车自重能够得到比较好的降低,顺应了目前卡车轻量化发展的趋势。
其次,虽然大单胎的胎体截面略宽于普通轮胎,但与双胎并装相比,大单胎接触路面的面积更小,车辆在行驶中阻力更低,加上车辆自重的降低,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此外,由于单胎挂车的轮距较宽,悬架与车架两侧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可以增加,车架可以更宽一些。
同时再加上较宽的轮胎也增加了轮胎的侧偏刚度,因此行驶和转弯的稳定性也比双胎并装的车辆要好。由于以上原因,欧洲和北美地区的用户对单胎挂车的接受度普遍较高,在国内也逐渐开始被人们关注。
早在2008年的北京车展上,就有一辆东风天龙牵引车在室内展区进行展出。没错,这辆牵引车就是使用了大单胎。
这辆牵引车在当时可以说是和欧洲接轨的一款产品:前后盘式制动,后桥空气悬架,495/45R22.5米其林大单胎。而且使用单侧单胎的布局,直接避免了由于轮胎安装时定位不够精准造成的“吃胎”现象,综合来说是降低了用车成本的。
为何说大单胎在中国水土不服
那为什么当时很多人都说大单胎在国内不适应呢?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价格。大单胎在国内得不到大规模应用,销量较低。工业产品嘛,大批量生产才能降低生产成本。只有摊薄了成本,售价才能降低。
其次是十年前的国内货运市场正处于一个粗暴发展的阶段,可以说是货运市场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阶段。超载超限情况普遍,大单胎的使用无形中降低了车辆的安全冗余。
在汽车设计阶段,由于需要考虑在路面条件不良时并装双胎中单胎着地的情况,使得并装双胎的安全冗余较大。一般来说并装双胎的承载力设计为单胎负荷能力加倍后减少10%~15%,留有的安全余量较大。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部分安全余量被使用的情况也不少见。而安装大单胎后处于安全的顾虑驾驶员也不敢超载的太过于厉害,反而产生一个高价好车运价更低的奇怪现象。
当然咯,从运输的角度来看这样无可非议,少拉自然少赚钱,只是对于货运市场来说这种不公平的竞争注定不会长远。
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容易出现“望胎兴叹”的情况。并装双胎虽说有些不如大单胎的情况,但是一个轮胎爆胎后车辆还能勉强坚持到修理厂。
如果单侧单胎这样布置的话,发生爆胎后整车的姿态都会大受影响。这样的话,卡友们只能被迫在路边更换轮胎,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风险。
十年过去了,用户与市场又有哪些变化
那么十年后的今天,大单胎的应用场景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根据我的观察,主要有这几点:
一是用户购车观念发生的较大的转变。用户在购车时不再一味贪图便宜,贪图更大的载重能力。得益于一些厂家的宣传和先进技术的使用,卡友们也逐渐意识到花较多的钱买一辆好车能在未来的营运过程中保证良好的使用。
烦人的小毛病减少了,车辆的出勤率得到较大的提高,这对于卡友来说意味着在购车时多付出的不仅能在以后再给赚回来,驾驶时人也更轻松一些。
用户对车辆的要求越来越高,更轻更可靠更经济的产品才会赢得客户需求,占领更多的市场。相对的,质量不好的产品得不到用户的认可,不少生产水平较低的厂家已经被市场所淘汰。
二是超限超载的查处力度不断增加,超载车辆长途运输难以实现。早些年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在超载超限的执法上以经济调控为主。比如说高速公路的称重收费,就是寄希望于经济杠杆来减少违规车辆的上路行驶。
这两年国家逐渐意识到这样的管理存在失效的风险,逐渐从制造到使用的全过程来减少违规车辆。执法力度更严了,超载超限等违规行为的生存空间更小了。
按照现在按安装一对宽截面单胎车桥最大合规载重10000千克计算,六轴汽车列车即使全部使用单胎也能满足需要。对于运输轻质货物或对运输条件较为苛刻的货物时,有着较好的优势。
本文特约作者:一个小吴
关注卡车之家,网聚卡车人的力量
有任何问题,欢迎私信我们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40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