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平凡的企业,在外人看来必须经过四个阶段,分别是:“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而比亚迪经过多年的耕耘,熬过了“看不见”,忍过了“看不起”,即将度过“看不懂”,向“跟不上”大踏步迈进。就在前不久,我遇到了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叶庭文先生,和他聊了聊比亚迪汽车的近况,收获不少。
深耕北方市场 收获颇丰
毋庸置疑,汽车行业最重要的信息就是各种“销量数据”,以及现有存量车的“市场占有率”。每到一个时间节点,都会从各路统计汇总出各种销量及市占率的数据,虽然不同口径和出处的统计结果会有些许差异,但主要的几个数据来源还是具有很强的共性,以及可靠性。
从近期北方市场,尤其是比亚迪最为重视的北京市场来说,纯电动车型在北京的市占率达到了41.77%,毫无疑问的冠军。而如果细分到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占有率甚至达到了70%,居统治位置。这个数据和成绩,绝对是实打实的产品力拼出来的结果。
众所周知,由于受补贴退坡及市场不稳定性因素增强的影响,部分车企由于自身资金紧张,停止给新车提供除政府补贴之外的“企业补贴”,再加上产品力不足,销量呈现出“跳崖”式下跌,如果剔除“左手换右手”那种把车卖给“旗下租赁公司”的销售数据,其中高端车型在私人购买市场萎缩的情况让人“叹为观止”。因此,这里就引发出一个老话题“当海水退去之后,就能看到谁在裸泳”。而对于新能源车来说,当价格因素再没有那么多“补贴政策”干扰之后,“产品力”就毫无疑问地成为最重要的因素,甚至没有之一。
对于比亚迪如此“强势”的成绩,叶庭文先生表示和产品力的“绝对优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优秀的产品力,来自于先进的平台技术,以及完整的体系。而比亚迪让别人“看不懂”,也恰恰发生在这个阶段。
作为全力以赴迎接新能源车时代的比亚迪,已经从本质上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在有些竞品还停留在炫耀“并非油改电”的时候,比亚迪已经不止一次地将自身的纯电车平台“再进化”,而e平台及“33111”就是这种进化的鉴证和实践。
而最让比亚迪引以为豪的,就是比亚迪的电池15年没有发生任何一起,因自身质量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
简而言之,比亚迪的“e平台”就是由以上的“33111”整合而成,通过高度集成、一体控制等技术,实现了整车重量的减轻、整车布局的优化,以及能耗效率的提升和可靠性的提高,同时还极大限度的提升了驾驶者与乘坐者的体验。
也正是有此实力,才让比亚迪喊出“一百年前的T型车,一百年后的e平台!”这句豪言壮语。“在新能源汽车的造车新时代,e平台技术的诞生,可以让纯电动车的开发速度更快、性能更强、质量更好、成本更低,最终带给消费者更长续航、更低能耗、安全可靠、选择丰富的纯电动汽车。这就像一百年前福特通过流水线生产方式推动燃油汽车普及一样,比亚迪通过e平台将大大的加快纯电动汽车的普及”。
除了产品力之外 还有什么“独家秘笈”
产品力的优势有目共睹,但是仅有产品力并不能“高枕无忧”,毕竟“事在人为”。行业里,产品力不俗的车型“败走麦城”的先例也屡见不鲜,因此我对比亚迪除产品力之外,还有什么“独家秘笈”很感兴趣,也向叶庭文先生请教一二。
当叶庭文先生听到这个问题之后,稍微思考了一下,之后给了我一些回答。按照他的理解,其实比亚迪的最大优势,仍然是产品力。因为经过几年来的市场培育,以及消费者不断加深对产品的认知和理解,想依靠“忽悠”和“喊口号”已经很难再误导消费者,而且不切实际的“海夸”和“吹牛”反而会在消费者层面产生负面效果。
因此,比亚迪能够在如今较为“艰难”的市场环境下,反而取得不断向上的成绩,更多是因为消费者认同、并肯定了比亚迪优秀的产品力。以及比亚迪这些年在产品力之外,在品牌、服务、产业链、理念、技术等全方面进化的结果,这些都是公开且透明度很高的做法,并不存在什么“独家秘笈”的因素。
在产品力之外,比亚迪经过多年的品牌打造,已经基本形成了“美誉度好”、“影响力高”的局面。同时,比亚迪在中国新能源车企中,产业链布局最为完整,已经形成了巨大的技术和市场门槛。就拿最重要的电池和芯片来说,比亚迪是国内唯一拥有从电芯到电池包,完整研发及生产能力的车企,而且产品形态多样化,同时产能也完全可以满足自身需要,甚至可以供货外销;从芯片来说,比亚迪几乎可以自行研发和生产绝大部分所需的芯片,甚至包括IGBT等重要芯片,因此无论是从“卡脖子”来说,还是从“产能和技术开发效率”来讲,都是中国新能源车企,甚至包括零配件供应商中,首屈一指的。
通过牢牢把握住高技术、高附加值这“双高”,在成本、产能、技术、开发能力等造车所需的几乎每一个关键点,比亚迪都具有显著优势,这样在结果累加之后,就形成了更加明显的优势,这也是除产品力之外的另一个优势。
上面是产业层面,而具体到消费者可以感知的层面,比亚迪一直在着力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购车到服务,再到整个体系,力争做到响应及时、努力将服务做到“0投诉”。
而在方法落实的层面,比亚迪将在服务渠道上做改良,不仅大力拓展新能源车的服务渠道,同时还打通了传统燃油车渠道的新能源服务,在每个比亚迪4S店设立新能源通道,让新能源车的服务不受地域限制,只要是比亚迪的店,不分油车电车渠道,都能迅速得到所需的服务。
另外,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之外,还将拓展比亚迪车主的增值服务,如24小时免费救援,国内9大主要机场的免费代泊车服务,回店回厂探访等,将比亚迪车主的服务进一步拓展和优化,让车主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服务认同。
E系列打差异化 王朝系列之后的又一大杀器
不久前,比亚迪推出了“E系列”产品,与王朝系列形成差异化产品矩阵。
王朝系列:如比亚迪唐、秦、宋等系列车型,代表比亚迪最先进的平台和技术应用,符合潮流、价值以及前瞻性的代表。
E系列:技术平台与王朝车型一致,但在定位、规划等方面有差异化。这个系列的车型主要以字母和数字方式命名,主要面向心态年轻的受众,偏向运动化、年轻化、时尚化的车主。而叶庭文先生在这里重点强调,这里的“年轻”是指“心态年轻”而不是单纯指实际年龄,因为从目前E系列车型的销售情况来看,有很多实际年龄已经三、四十岁的人,却也抱着年轻尝鲜的态度来购买E系列的产品。
同时,E系列的“智价比”会更高,普遍会在15万以下的价格区间存在,这一点要与平均价格在25-30万元的王朝系列有明显的差别。
如果用比亚迪E系列来对比市场上同类型、或同区间的竞品,可以看出优势非常明显。E系列所采用的王朝系列“同款”e平台技术,相比同类产品具有极强的技术优势。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在某些品牌还在大张旗鼓的宣传同类型技术或产品“就要来了”的时候,比亚迪的产品已经正式量产上市了。换句话说,就在对手还在隔空喊话的时候,比亚迪的车在市场上已经可以买到现货了。所以,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还是对消费者的尊重程度来看,比亚迪的优势无需多言。
至于王朝系列和E系列车型,会不会在销售终端上发生冲突,叶庭文先生非常肯定的回答“不会的”。王朝系列和E系列的e网将会分开打造,两者完全独立。说得更简单些,就是王朝系列的唐、宋、秦等车型将会出现在一家4S店里,店头外观是一个样式;而e1等E系列车型,将会出现在新建立的e网渠道内,单独建立具有自身形象特点的4S店内,而且自成体系。也就是说,卖e1的店不会卖秦、唐、宋,而卖秦、唐、宋的店不会销售e1。
看到这,不知会不会有人产生一个重新建立全新销售渠道时效和能力的担忧。对于这两点,叶庭文先生也信心满满的表示“这都不叫事”。叶庭文先生介绍,目前除了王朝系列店面之外,北京单独e网的经销商店面已经建成了4家,还有1家正在修建,无论是售前服务,还是售后响应,都已经渐成规模,在北京辐射天津、河北等周边地区,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销售和服务体系,并且对今后下一步的发展充满信心。
努力打造“燃油车电动化”
看到这,先要明确所谓的“燃油车电动化”可不是指造车时候的“油改电”。这里的“燃油车电动化”意指如何将原先准备买燃油车的消费者,引导、转化成电动车的消费人群。
不论用“大势所趋”来形容也好,用“未来方向”总结也罢,新能源车逐步蚕食燃油车市场是眼下看得到、摸得着、正在发生的事实,哪怕是那极少部分“死不承认”的“大明白”,内心也“明镜”一样。
换句话说,燃油车的确具有不少目前新能源车所不具备的优势和因素,因此不可能也没必要全面替代;但是在很多场合以及使用场景下,新能源车正在替代掉燃油车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让消费者产生这样的想法和消费动力呢?充分展示新能源车具有传统燃油车所根本不可能具备的优势,并且让消费者亲身感受到、或实际感受到这样的优势和好处,就是关键点。
诸如有条件的家里充电,会比外出加油更方便;电费成本远低于油费,无论是私桩还是公共充电桩均是如此;原地启动车辆开空调,新能源车无需启动汽油发动机,没有油耗、没有积碳、没有尾气排放更环保及安全;炎热夏季堵车,油车水温易变高,空调自动关机,而新能源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就完全没有这些顾虑等等。包括外放电、野外用电、更安静、更静谧等新能源车在同级别下特有的优势,让消费者在使用场景和不同情况下,发现新能源车独特的优势,并且能够发自内心的感同身受,这样就会大大加强“燃油车电动化”的步伐。
尤其是当比亚迪通过e平台技术、电池成本控制等方式,将包括纯电及混动的新能源车售价,下降到仅高于普通燃油车型3万元左右的程度。再通过免购置税、以及日常使用成本巨大差异化,保养费用巨大差异化等方式,将新能源车的总体购置使用成本与普通传统燃油车打平,彻底解决新能源车在私人购买时,价格差因素的问题,彻底扫平新能源车进入私人家庭的最大阻碍。
我们用“智能手机打败诺基亚功能手机”的例子说了很多年,但之前新能源车做的并不够好,可以说只是完成了动力源从内燃机到电动机的转变,而独特的功能性场景和需求并没有很好的出现,因此“手机”的比喻一直都有些牵强。但是如今,随着技术和车辆本身品质的飞跃式发展,新能源车独特的使用场景已经大量涌现,成为“智能手机”的因素已经基本完备,这时候只要让消费者能够实际感受到这一点,那么“智能手机大面积替代传统功能手机”的局面就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危机意识 居安思危
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事情是“一帆风顺”的,尤其对于具有数年“苦熬苦业”的比亚迪来说,居安思危是公司内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近期无论是从大环境还是汽车市场环境,挑战都是巨大的,用那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形容毫不为过。对于比亚迪自身来说,充满着各种挑战,有对产品的,也有对品牌的,也有对整个体系的。
对产品来说,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暗流涌动,变化之快前所未有。曾经7年一个大换代,3年一个中期改款,1年一个年款的“美好时代”已一去不复返。6个月为一个周期,新能源市场就会有巨大的变化,甚至3个月为一个周期都已经成为常态。同时大环境压力大,消费者的购车欲望降低,曾经的粗狂发展早已不存在,精耕细作才能保证市场业绩。
所以,比亚迪在品牌建设上仍然不遗余力的走“向上”的发展之路,彻底改变之前燃油车时代遗留的老印象,同时继续加快改进整体服务渠道的水平和意识。由于部分比亚迪经销商和服务渠道的建设时间已经较为久远,还是燃油车那个年代的事情。但是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如今的比亚迪消费人群已经今非昔比,尤其是新能源车的消费群体,中高端人群已经成为绝对主力,甚至比一些合资品牌的消费人员还要高。因此服务人员的意识如果仍然停留在过去燃油车时代,就非常不合适了。所以整体服务意识、理念、环节还有待全面提高,这也是摆在比亚迪管理层面前的主要大事。
多车名与多车型的思考
关于车型和分类,不同的车企有不同的做法。有的车企喜欢出很多的车型,来填补几乎每一个细分市场的空隙。而有的车企则习惯于以一款车的命名,衍生出同名称下的各种款型。对于这两种不同的做法,比亚迪其实都经历过,对此叶庭文先生深有体会。
曾经的比亚迪,尤其是在燃油车时代,采用的就是多车名的方式,包括“速锐、思锐、F系列、G系列、L系列”等,结果发现不仅消费者记不住,就连自己人有时候都容易搞混。而且面对越来越频繁的升级改款,车型名称会变得更加庞大而复杂,营销成本也随之增长。因此这种命名方法在进入新能源车时代之后,被比亚迪做了减法,以“大车系加小命名”的方式进行替代。
以王朝系列为例,虽然比亚迪几乎拿下了中国历代王朝所有名称的商标,但细想来真正适合做车辆名称的朝代名词并不多,我个人觉得诸如“五代、十国”这样的名字的确不太适合给车型做命名,而“魏”、“蜀”、“吴”这样的名字又的确不太方便,因此高效利用就是最好的办法。比如秦,按照动力版本分为秦、秦EV、秦DM,在按照不同的版本加Pro标识,而针对特定地区的车型加上特殊后缀,如“北京版”,这样既容易记忆,又简单易懂,还方便理解和划分,至于“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方式,已经彻底告别了历史舞台。
一业双城 空中飞人
中国的汽车市场与几年前相比,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汽车市场爆火,销量暴增,就像随便撒一把种子到田里,秋天就能丰收。在彼时的环境下,除了有限的一些营销人员之外,车企大多数高层领导的主要办公地点都会固定在公司本部。但是此一时彼一时,市场随着爆发式增长的结束,需求和消费者开始一步步细分。由于需要“精耕细作”,并且要实时监督一线,众多车企的高层领导开启了“一业双城、甚至三城”的模式,原本只需稳坐办公室的业务主官也变成了“空中飞人”,坐在我对面的叶庭文先生就是如此。
比亚迪公司的总部在深圳,叶庭文先生的家也在深圳,但是北京、天津等北方地区又是比亚迪最重要的市场,必须前线督导压阵,因此叶庭文先生频繁穿梭在深圳与北京两地之间,时不时也要去国内其他地区。想见叶庭文先生,不是问您什么时候有时间,而是先问您那几天在哪个城市,之后才是时间。这种高强度、高负荷、高压力的工作方式,不仅叶庭文先生一个人,在比亚迪公司高层管理者中,相同工作方式的领导为数不少。
比亚迪汽车作为民营企业的佼佼者,正是由这些管理人员乃至全体比亚迪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来支撑这样的信仰和理念。
编辑总结
无论公开还是私下,比亚迪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标杆。或许这句话会让有些人感到不服气,甚至觉得不平,但是身体是“诚实”的。每当市场上有品牌推出一款新车型,希望证明在某些方面“自己最强”,势必会选别的车来对比。可以看到凡是选海外品牌对比,肯定选“特斯拉”;而跟中国本土品牌“撕扯”,几乎次次都是“比亚迪”。什么叫“标杆”?“成为事实标准的立杆”才是真的标杆,自己声嘶力竭喊出来的不算。
从比亚迪的33111到e平台,从王朝系列到e网,比亚迪已经牢牢地把握住了新能源车市场发展的节奏和脉搏。而且就在有些品牌还在强调自己产品的匀速续航多么“吊炸天”,还停留在嘲讽别家“油改电”的段位上,还在说自己即将量产的车型技术多么“先进”。再反观比亚迪,续航根本不用吹,已经是事实上的行业标杆,众多车企拿今年的新车去“吊打”比亚迪去年推出的车型,还没几个能打过,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技术方面更是无须赘述同样的多合一总成集合技术,一个还在喊“即将量产”,这边比亚迪已经上市销售快满一年了;至于理念上的差异,比亚迪这边都在研究燃油车电动化,要改变新能源的市场大格局了,那边还在狂吹有5万个定金都不用交的“意向性订单”呢。
两者相比,高下立判。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40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