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时候,人们喜欢给无法解释的现象套上一个神秘的说法,在现代来看,我们将其称为迷信。然而即便我们现在破除封建迷信,但我们对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却又有了一种新的解释——玄学。
就比如,在汽车界里,就拥有各种各样的“玄学”。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操控、NVH以及设计。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兵哥认为更多是人的主观因素所致,导致大家之间对同一事物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人们对于一款车的看法已然如此,在买车时,更是有着各种“玄学”现象。
玄学现象一:动力要强,油耗要低
又要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这几乎是全世界人民自古以来的愿望。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这种情况无疑是不会出现的。可即便如此,许多人在买车的时候都会很纠结,一方面想要强劲的动力,但另一方面,又觉得油耗太高,导致后期养车成本变高。
但其实,兵哥可以给大家算一笔账。以一辆紧凑型轿车为例,一般来说综合百公里油耗约7L/100km,而另一款动力强劲的车型百公里油耗为10L/100km。同样每天上下班通勤30km,一个月的行驶里程为600km左右,两者一共相差18L燃油,每升燃油价格以7元计算,则相差126元。
试想一下,每百公里相差了足足3L燃油,一个月也不过多了126元的支出,作为汽车的后期使用成本来说,这并不是一笔大数目,只要你换回来的是足够强劲的动力和更为畅快的驾驶感受,这无疑是非常值得的。
玄学现象二:为配置买单
买车的本质其实是对享受的一种追求,在中国消费者的传统消费观里,越便宜的价钱买到越大份的商品,自然是越划算的。因此在面对鸡头凤尾的选择时,相当一部分人群选择了鸡头,原因就在于配置。
就以紧凑型车和中级车为例,如今不少中级车在优惠之后已经下探到16万级别,这无疑与不少紧凑型车的顶配以及次顶配车型产生了价格重叠。但是两者相比之下,同样价格买到的紧凑型车在配置上无疑是要领先于同价位的中级车,虽说不上秒杀,但也足以晃花不少人的眼睛,因此也就忽略了中级车更大的空间体验、更好的品质感等方面,为一些不必要的配置买了单。
玄学现象三:加几万就能买XXX
这几乎是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中最为普遍的一种现象了。正如以前一个段子所说,一个人本打算买一辆新的自行车,但一知道加一点钱就能买摩托车之后,就进了摩托车店。然而进去之后又发现加一些钱就能买汽车,于是又进了4S店,最终,他走进了法拉利的店里。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现象,首先是自身对于预算、需求以及整个汽车缺乏足够的认知。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需要一款什么样的车,然后明确自己的预算,在这样的基础上去了解整个市场有哪些车符合自己目前的情况。最后选定出1~3款车型再去横向对比,这样才能更为高效地买到适合自己的车型。
玄学现象四:这车很好,但我不买。
这同样是一个怪现象,现在的消费者无疑相比以前理智了许多,然而或许是虚荣心、或许是缺乏自信,因此对于不少品牌力较低的车型缺乏购买信心。就以最为明显的法系车为例,其实目前国内不少消费者都表示积极的态度,然而在选购的时候,几乎大部分消费者都不会将其列为首选。
之所以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其实与中国人求稳、中庸的追求有很大关系。品牌力较低的品牌,往往其产品在残值率方面的表现都不尽人意,同时4S店较少,配套服务相对没有那么完善。因此很多人会认为我花了钱比别人少了享受。但实际情况却是,国内很多司机都会选择将车辆开到报废而非出售,保养维修更多是在路边的修理店完成而非4S店。再者,对于不少消费者来说,品牌力低往往意味着市场表现不够成熟,因此难免心存顾忌,不敢下手。
玄学现象五:就想买SUV,no why!
SUV为什么会火,其实到现在兵哥也没有完全搞懂,总之买买买就对了。SUV并非现代才出现,而是早而有之,但为什么后来才在中国市场走红,这当中,有两个因素功不可没。首先是设计,以往的SUV大都方正,且做工较为粗糙,更多出现在电视中的战场上。
后来,SUV走进民用市场,许多厂商将其设计得更为圆润,同时做工上也更为细致,在外形上无疑更贴合中国人追求的“以大为美”。此外,在当时国内汽车普及面较小的情况下,SUV大都为进口车型,价格较为昂贵,因此许多消费者是想买却买不起。门槛的降低使得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一下子爆发开来,因此SUV瞬间火热了起来。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所谓玄学,更多是因为个人的主观因素导致。因此,我们在买车的时候不妨多一点客观,少一些主观意见。虽然我们说适合自己的是最好的,一款车适不适合自己,凭借的正是试驾后的主观感受。但是在此之外的部分,我们不妨用客观的角度去看待,比如这部分配置我是否真的需要?加几万元买更高级别的车型是否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买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车型。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41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