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你在北京早晚高峰打滴滴快车,大概会发现价格比以往贵了一些。
自7月11日起,滴滴调整北京网约车价格,高峰时段起步价从13元涨至14元,里程费夜间调整为2.15元/公里,平峰期间的费用则有所下调。
“供需关系变化从根本上决定了价格的波动。”滴滴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自2017年4月至今两年多,滴滴网约车在北京的价格一直保持相对稳定,但需求迅速增长。目前滴滴快车工作日早高峰1/5的叫车需求没有足够运力承接。为了平衡供需,滴滴作出对应的价格调整。
南都记者盘点发现,自2015年滴滴上线快车服务后,至少经过三次调价。尤其是在2016年滴滴收购优步中国后,关于滴滴涉嫌利用市场垄断地位定价的问题经常被提及。
有专家告诉南都记者,网约车市场是否是一个独立的相关市场尚未有充分证据证明,但此次滴滴北京高峰时段的起步价涨幅为7.69%,或可能成为反垄断审查的新证据。
7月9日,滴滴发布网约车价格调整说明,称自7月11日起调整计价规则,生效区域覆盖北京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昌平、门头沟等主要区域,车型主要涉及快车、优享车、礼橙专车。
据南都记者了解,目前滴滴网约车车费由起步价、里程费、时长费、远途费及其他费用(如临时加价、远程调度费等)构成。
新定价方案显示,工作日在北京主城区呼叫网约车,滴滴按照不同时段收费。
滴滴的新计价规则。
以快车为例,如果你选择在早高峰时间段(6点-10点)出行,每公里的里程费由原来的1.6元上涨至1.8元,时长费0.8元/分钟,起步价涨了1元,升至14元。等到晚高峰时段(17点-21点)叫快车,里程费由原来的下调了0.1元,变成每公里1.5元。时长费不变,起步价也是14元。
车费较为便宜的出行时间是普通时段(10点-17点),里程费由1.6元/公里下降至1.45元/公里,时长费用由0.5元/分钟下降至0.4元/分钟,起步价13元保持不变。价格较贵的时段当属夜间凌晨时段(21点-6点),里程费每公里涨了0.55元,达到2.15元,时长费由1元下调至0.8元/分钟,起步价也为14元。
一名经常使用滴滴的北京用户告诉南都记者,最近叫车可以感觉到价格上涨且很少打折,但因为是短距离乘车,价格可以接受。如果是远程叫车,可能会觉得不划算而考虑其他出行方式。
南都记者注意到,滴滴此次涨价引起了不少讨论。有乘客质疑,高峰期涨价,滴滴是趁火打劫吗?对此,滴滴网约车供需策略部技术总监郭飞解释,网约车价格受供需状况、当地消费水平、收入水平和能源价格等因素影响。
“供需关系从根本上决定了价格的波动。”郭飞称,只有出行需求快速增长,城市持续存在供不应求、运力短缺时,价格才需要上调。但当供需平衡时,随意涨价肯定会降低乘客的打车需求,直接影响司机和平台的收入,这也决定了滴滴并不会随意调高价格。
继北京之后,未来滴滴是否会在更多城市调价?
滴滴方面告诉南都记者,影响网约车价格的重要因素是城市供需状况,每个城市的情况都各不相同,价格水平和价格调整都会根据城市具体情况而变化。
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滴滴相关负责人对调价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对方称,随着市民出行需求的增加以及安全与合规工作的深入开展,北京的供需紧张问题日益显著,高峰期出行难、区县供需差异大等情况突出。
简而言之,就是乘客出行需求变多,但司机接单变少。
在一篇《滴滴网约车的价格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问答文章中,滴滴提到司机往往会结合收入、天气、堵车等情况决定是否出车,各地网约车准入的规定,也会影响供给变化。此外,自去年9月持续升级安全保障,推出深夜服务司机标准、App人脸识别、车内装载摄像头设备等安全措施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供给。
图自滴滴。
数据显示,自2017年4月至今两年多,滴滴网约车在北京的需求迅速增长,全天呼叫量增长了44%,高峰期呼叫增加了49%。上述负责人称,尽管滴滴通过各种补贴奖励、分时定价、热力图引导、排队、拼车优先等方式尽力平衡供需关系,但供需失衡依然严重,乘客感受叫车越来越难。
基于这些原因,滴滴调整了价格,以鼓励司机出车满足乘客出行需求,同时鼓励乘客错峰出行,减轻高峰时段用车压力。滴滴相关负责人说,届时乘客打车难会得到缓解。
同济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刘旭认为,滴滴将北京主城区与郊区进行差别定价,区分工作日、休息日与高峰时段、平峰时段,这样的精细化定价有激励网约车司机出车的作用。
“在高峰时段打不到车是常态,通过调整价格调动司机的出车意愿,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好事。”刘旭对南都记者表示,不过由此带来的一些外部效应也需要考虑,比如早高峰车价上调,快车出车司机增加,街道拥堵情况可能加剧等。
根据滴滴的解释,计价规则变动属于市场行为,由供需关系决定,但也有专家提出调价与缓解供需关系之间或许并无必然的逻辑联系,还有人对滴滴的定价机制提出质疑。
“7月9日公布调价决定,11日就落地实施,是否意味着以后调价时间间隔都这么短,甚至可能更短?”中国互联网协会法治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胡钢表示不解。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滴滴调价的隔天,交通运输部于7月12日在官网公布了《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道路运输价格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应主动公开定价机制和动态加价机制,且至少提前7日向社会公布。
在胡钢看来,出租车属于政府定价行业,运价调整时需进行听证。网约车虽实行市场调节价,但基于线上线下平等对待和监管思路,网约车的定价也应经由听证会。
中国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后郜庆告诉南都记者,对于公共服务用品的提价需要进行听证,但目前仍旧不好界定网约车是否属于公共物品。
“如果不听证,滴滴最好还是应该进行更多信息的披露,向公众作说明,”郜庆认为,目前把提价因素主要指向供求关系的解释仍不够充分。
南都记者注意到,这并非滴滴首次调价。在此之前,滴滴先后于网约车“补贴战”结束,与优步中国合并等关键期,更新了调价方案。
2015年5月,滴滴快车正式上线,早期对司乘的补贴不断。一个月后,优惠活动结束,滴滴进行了首轮涨价。2016年7月,滴滴与优步中国合并前,滴滴快车也进行了价格调整。较近的一次调价发生在2017年4月10日,滴滴率先在北京实行新调价方案,快车起步费向出租车看齐,由10元调整为13元,里程费下调0.2元/公里。
滴滴此前一次调价是在2017年。
回到今年7月新调整的计价方案,刘旭告诉南都记者,“高端时段在北京主城区打快车起步价涨了1元,虽然幅度不大,但显示出了滴滴在该区域的市场定价能力。”
他认为,这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平台收益,另一方面也能巩固滴滴在网约车司机市场一侧的市场支配地位,吸引更多网约车司机在滴滴上接单或者接受其购车贷款等金融服务。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滴滴收购优步中国后,关于其涉嫌利用市场垄断地位涨价的问题经常被提及。滴滴方面也曾经作出回应,称涨价是为了实现成本的合理分摊,鼓励用户共享出行。
长期关注反垄断的学者郜庆告诉南都记者,滴滴垄断地位的认定需根据相关商品市场、相关地域市场来界定,比如一定的半径范围内的北京、天津地区等,而非单一笼统地说滴滴就是垄断的。
“网约车是一个新生事物,且与出租车市场存在一定关联,目前对其的市场界定还不清晰,也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网约车市场就是一个独立的相关市场。”郜庆说。
那么,如何判断相关市场呢?《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相关市场界定的指南》第十条提到了假定垄断者测试的基本思路。
该项测试分析的一个问题是,在其他商品的销售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假定垄断者能否持久地(一般为1年)小幅(一般为5%-10%)提高目标商品的价格。
一般而言,商品涨价会导致消费者转向购买具有紧密替代关系的其他商品,从而引起假定垄断者销售量下降。如果目标商品涨价后,即使假定垄断者销售量下降,但其仍然有利可图,则目标商品就构成相关商品市场。
刘旭注意到,此次滴滴对北京市主城区的起步价涨幅为7.69%,刚好符合上述所规定的幅度,这对于反垄断审查意义重大。
“滴滴的提价行为,可能给相关执法机构一次进行‘假定垄断者测试’的契机。”郜庆表示滴滴提价后,如果出现消费者流失、市场份额下降,但是企业利润反而增加的情况,可以推定网约车市场可以作为一个相关商品市场。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涨价就是不合理或者涉嫌垄断,这只是作为一种证据证明滴滴具有市场定价的能力。”刘旭认为,网约车本身不属于政府定价的行业,但如果不注重竞争秩序,网约车企业既不受政府定价干预,也超脱市场定价约束,那么容易形成垄断。”
采写:南都记者李玲 见习记者黄莉玲
”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43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