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汽车设计,最近讨论最多的就是比亚迪了。自从艾格到了比亚迪之后,比亚迪的汽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人说,比亚迪与国际汽车设计潮流站到了一起。
这不,比亚迪一款好开、好省,而且更是好看的纯电动跨界车型正悄悄到来。
其实,从造型设计角度,到底是什么为潮流?有时候很难说清楚,有许多人也很难讲明白。我也问过许多人,请他们讲为什么这款车的造型好?好在哪里?为什么这款车差?又差在哪里?
说实话,很多人很难讲明白。
而且,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在刚刚进入汽车领域的时候,曾经寻求过世界一流的汽车设计机构进行合作,这些机构或者设计师都曾经为世界著名的豪车品牌进行过出色的设计。然而,我们看到的一个结果就是,中国的汽车自主品牌在设计上没有太多的起色。
因此,比亚迪e2造型设计获得市场一片好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是艾格乃至他们三人组的外籍设计团队的出色表现。
沃尔夫冈.艾格,现任比亚迪全球设计总监。从阿尔法.罗米欧8CCompetizione到奥迪R8,艾格创造了众多殿堂级神车;胡安马.洛佩兹,现任比亚迪全球外饰设计总监,被誉为设计界的“360度全才”,他被誉为大神级别的法拉利外观设计负责人;米开勒.帕加内蒂,现任比亚迪全球内饰设计总监,是奔驰现款S Class、V Class、C Class系列,以及迈巴赫6 Pebblebeach 2017等车型的内饰设计。三位世界一流设计大师的加盟,注定比亚迪的造型设计会非常不平凡。
但是,从更大的意义上说,这个团队还应该包括中方的管理团队,或者说来自于整个比亚迪的努力。
今年6月25日比亚迪全球设计中心在深圳落成,在落成仪式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就说:在颜值时代的今天,颜值可以决定产品的一部分价值,甚至是很大一部分价值。也因此,比亚迪对于设计的重视已经提升到战略层面。
目前,比亚迪设计团队已拥有来自意大利、西班牙、瑞士、德国等1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设计师,分布在全球多地开展设计工作。在艾格眼中,这是一个“非常年轻、具有想象力和活力、创造力无限”的团队。此外,来自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考文垂大学、普尔斯海姆大学、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等诸多著名学府的优秀学生也在比亚迪设计中心实习。
设计已经成为比亚迪最重要的产品价值关键要素之一。
以e2为例。这款车作为比亚迪e系列的重要产品之一,造型设计一定是其关键的卖点之一。
继承当前比亚迪自我传统,“DragonFace”确实栩栩如生,龙的威猛尽显其中。融入六边形的大尺寸前格栅设计,在大灯组以及L型进气口的包围下,充满运动的气息。
中国本土的龙文化是比亚迪的成功之处,这是否携龙文化以悦消费者呢?而且,龙文化的渗透,不仅仅是一种造型设计的进步,更是一种中国自主汽车品牌高端突破的体现。
当然,造型设计绝不止于此。
现代风格、科技元素的融入才能使得龙文化真正活起来。如果你现在做一辆雕梁画柱的马车在大街上游走,就只能被当做古董徒增笑谈。
在e2的前脸,全LED灯组,让整车显得更加精致,而且具有现代科技感。与前大灯细小不同的是,雾灯设计得反而有些孔武有力。
e2的侧腰收腰明显,显得具有紧张的冲劲。上下两条没有交叉的线条,打破了传统,显得不拘一格。
有人说,这款e2既有轿车的典雅,也有SUV的豪放。实打实就是一款骄傲的跨界SUV。
当然,这款车的尾部设计太具有个性化色彩,上边的从腰部围拢过来的线条,就像古代王朝的官袍玉带。
车内空间布局是造型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这取决于整辆车的市场定位与轴距长短。有人说,这是大家闺秀,不知道是否可以这样形容它。
e2是一款设计突出长轴距的汽车,长轴距的特点就是前后悬要短,尽可能在有限的车身中营造出更大的空间范围。
实际的新车尺寸方面,其长宽高分别为4240mm、1760mm、1530mm,轴距为2610mm。这样的设计就让本来是两厢车的e2有了更大的空间,真正做到小车大空间。而且,e2的轻量化是车辆的一大特色,整车重量仅1250KG,不仅比同级别新能源车型轻,更比同级燃油车轻。
作为跨界车型,e2还表现出更多的运动性,比如轮毂强调了SUV风格的宽边轮眉,另外,全铝合金车顶行李架,让这种运动的感觉更加强烈。
现在社会上对小鲜肉存在更多的反思,原因在于颜值太高的里面有许多华而不实的东西。e2必须杜绝这样的情况发生。
从科技配置上,全液晶仪表以及10.1英寸中控液晶屏(搭载Dilink系统)能够有效提升驾驶便利度,已经成为比亚迪内饰家族化元素之一。
e2还搭载了电动助力式转向系统(EPS)、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电子车辆稳定系统(ESP)、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定速巡航系统(CCS)等诸多高端车型的配置,价值超乎价格。
因此,e2被人称为三好学生,即好看、好开、好省。据说这款车将在8月正式上市,我们拭目以待吧。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45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