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障实例1
车型:一辆02款丰田陆地巡洋舰4500,1FZ-FE发动机,行驶里程9.5万km。
故障现象:车主反应此车自从因一次事故修复后,就出现怠速规律性抖动的现象,在此之前无任何故障。接手此车后试车,发动机怠速运转时,坐在驾驶室内手握转向盘时明显感觉到发动机规律性地抖动。当发动机转速高于怠速时,抖动故障消失,在行驶时无论任何速度都无不良影响。
故障检查与排除:让发动机怠速运转,用X-431检测仪读取发动机控制系统和数据流,都在正常范围之内,并且无故障代码显示。既然发动机控制系统正常,应着重检查高压电。车主提示此车的发动机曾大修一次,在其他修配厂也检测过,为此还更换了高压线、火花塞和点火线圈。换完后故障现象反而比以前更严重了,发动机的机械部分又重新分解后安装,故障依旧。
在检查时发现高压线为非原厂配件,更换原厂高压线后,故障现象比以前减轻,但没有完全排除。拆下火花塞观察,采用的是铂金火花塞,工作正常。查询原厂维修手册得知,此车的火花塞为普通型火花塞,全部更换成丰田专用普通型火花塞后,试车,故障现象消失。
故障实例2
车型:一辆05款丰田•亚洲龙,行驶里程15.2万km。
故障现象:此车在怠速运转时总是无规律性的自动熄火,尤其在等待信号灯时熄火的次数更多。当自动熄火后再起动正常运转,在正常行驶时无熄火现象。车主提示此车是借给朋友2天后才出现这种故障现象的。刚开始时3天或4天偶尔自动熄火一次,再起动正常,因此也没在意,现在故障现象越来越严重,每天自动熄火5次或6次,为此在其他修配厂更换了一个新的怠速电动机,但故障依旧。
故障检查与排除:由于此车的故障为偶发性故障,并且没有规律性,给维修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此车的故障一般在怠速运转的状态下容易发生,而在行驶时正常,这说明线路故障可能性不大,因为车辆抖动不可能在行驶时比怠速时抖动差,所以线路接触不良的故障应给予排除,应重点检查影响熄火的高压电、油路及怠速控制系统。
让发动机在怠速下运转,观察其怠速非常平稳,清洗怠速电动机和节气门体,安装完毕后,检查进气系统无漏气现象,更换点火模块,把汽油压力表用软管接长,放在驾驶室内,模拟等待红、绿灯的情况进行路试,发现当发动机自动熄火时汽油压力正常,点火模块故障排除。既然高压电和汽油压力都正常,还有什么能引起故障呢?拆下火花塞观察其3缸和4缸有轻微漏电痕迹,而且火花塞为普通型火花塞,原厂标准型火花塞应为铂金火花塞,因此全部更换成铂金火花塞后试车,故障现象消失。
故障实例3
车型:一辆02款长丰•猎豹V6.3000车,行驶里程 11.3万km。
故障现象:当汽车在40 km/h至70 km/h的速度行驶时,发动机有“耸车”现象。如果车速低于(高于)40km/h或 70km/h行驶时,“耸车”现象就会消失,尤其在行驶时从3档换至4档后,此时进行急加速,发动机动力发闷,明显动力不足。如果用四驱(四轮驱动)行驶,有时会有熄火现象,用二驱行驶,故障现象会有所减轻。
故障检查与排除:根据车主提供的故障现象进行路试,感觉问题应该在点火系统上。用表测量高压线阻值,2缸高压线阻值偏大,更换原厂高压线,路试后故障现象消失。然而几天后车主抱怨,更换高压线后只是正常行驶了5天,现在“耸车”现象又出现了。车主怀疑高压线的质量有问题,要求重新更换一套新的高压线,为了确定高压线质量是否有问题,采用换件法和同样的车互换高压线,比较后“耸车”现象还是没有消失,这说明高压线正常。检查火花塞时发现火花塞为非原厂火花塞,全部更换原厂火花塞后试车,故障现象消失。原以为这次能彻底排除故障,但是3天后车主又把车开回来,抱怨“耸车”现象又出现了。
为什么更换完高压线、火花塞后,故障现象就会立即消失,而过几天又出现呢?由于缺乏相应的检测设备,对这种奇怪的故障现象也无法解释。只好向维修站的朋友咨询,他说这种故障现象应该更换原厂火花塞,我告诉他火花塞已更换成原厂配件,但朋友怀疑火花塞的质量有问题,于是朋友下班后把从维修站带来的火花塞安装好后试车,故障消失。根据以前的情况建议车主再行驶几天观察一下,半个月后车主打来电话反应“耸车”现象再也没有出现。
故障总结:在更换火花塞时应特别注意火花塞的热值是否符合原厂标准。一些维修界的同行在工作中往往更换火花塞时随意性很大,有时认为价格高的火花塞一定比价格低的火花塞好,就像铂金火花塞比普通型火花塞强一样,铂金火花塞点火时减轻了在燃烧室内的电火花、烧蚀和腐蚀现象,并且产生更强的火花,寿命也比普通火花塞大大提高,但是并非适宜每台发动机。一些个体维修企业或修配厂购买的火花塞质量很差,单凭配件的外观很难辨别其质量的好坏,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就会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相关文章
【科普】火花塞到底需不需要换?多少公里更换最好呢?
【姿势】你不得不知道 关于火花塞那点事
汽车有多少个零件?
【姿势】这5个部件不需要经常更换 但你一定要每次查看
”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47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