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下行,部分地区汽车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遭遇挑战,以汽车为支柱产业的重庆可谓其中的代表;相比之下,同为西南重镇的成都,汽车产业在突飞猛进之中也开始触摸“天花板”。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两个“国家中心城市”,重庆和成都汽车产业的发展有着怎样的相同与不同?在遭遇车市寒流下,两地的汽车产业和代表性企业将何去何从?通过数据分析、实地采访、专家答疑、案例剖析等形式,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对重庆、成都汽车产业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探寻发展规律、总结经验,为提振汽车产业、推动两地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今天是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推出重庆与成都汽车“双城记”的第四篇,尝试分析同在市场下滑的环境中,长安汽车的产销为什么下滑得更快?过去的十年、二十年,长安汽车是怎么走过来的?
一位资深汽车专家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企业能不能干好,跟老总有着巨大关系。有分析人士认为,长安汽车如今的“病灶”,其根源或能追溯到前任董事长在任时期的一系列战略部署。
周期长是汽车产业的一大特点,一代车型的研发至少需要3-5年,某个重要技术从研发到生产、某项企业战略的实施甚至需要8-10年或更长的时间。因此,随便哪一家企业,任何一个职业经理人,都难以在汽车领域做到立竿见影。所以,一家汽车企业的今天,很可能早在10年前、8年前,至少也在5年前就已经大体确定了。
回顾历史,在最近的二十几年间,长安汽车先后由尹家绪、徐留平执掌,在两位“掌门人”各自大约十年的任期内,长安汽车走出了不同的发展曲线。
尹家绪
1996年,尹家绪赴长安挂职,并于两年后出任长安汽车集团总经理。上任之初,面对管理混乱、亏损严重的长安汽车,尹家绪狠抓产品质量和销售,不到一年半的时间便带领长安扭亏为盈,重回国内微车第一位置。此后,尹家绪又大力推动长安轿车发展,并力排众议一手促成与福特的合资。
至尹家绪卸任董事长之时,长安汽车已发展成为拥有福特、铃木、马自达三家外资合作伙伴,重庆、河北、南京、南昌4大生产基地的国内第四大汽车集团;到2007年,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合营公司的产量由原来的不足8万辆增长到76万辆,营业收入增长到137.22亿元。
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从2007年12月到2017年8月,徐留平“掌舵”的十年,由于有了之前的基础,长安汽车迎来最为“辉煌”的十年,却也在盛极一时后立刻向下而行。其中,有两件事惹人关注。
重组签约仪式现场
2009年,中航工业以其持有的昌河汽车、哈飞汽车、东安动力、昌河铃木、东安三菱的股权,划拨兵装集团旗下的中国长安;两集团重组成立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兵装集团持股77%、中航工业持股23%,创下当时央企之间汽车领域规模最大的重组案例。
重组后的长安汽车被“想当然”地寄予厚望,尤其是昌河、哈飞归于旗下后,徐留平随即确立“三箭齐发”战略,欲在微型商用车领域进一步大展宏图,同时为长安汽车定下2012年达成300万辆、2020年实现500万辆的产能目标。
然而,重组哈飞、昌河的复杂性远远超出长安预期,企业文化融合、人事安排、政企关系、企业和员工利益等各方面无不面临重重压力。最终,昌河于2013年底“出走”北汽,哈飞则陷入经营困难,亏损严重、大幅裁员的困境。
此次大型央企之间“拉郎配”式的重组是其失败的首要因素,有业内人士分析道:“长安汽车本就是微车企业起家,和昌河、哈飞没有业务互补性,在有限的市场内搞微车‘三箭齐发’,根本就不符合汽车产业和市场发展规律。”
长安汽车“五国九地”全球研发体系
徐留平在任期间积极推动的另一件事,则是在2008-2011年间布局完成的所谓“五国九地”全球研发体系,即在重庆进行产品创新规划,在意大利设计造型,在日本做内饰,在英国做动力总成,在美国做底盘,在上海做车身……为了能够实现协同,长安还斥巨资打造了中国汽车行业第一条数字数据网(DDN)专线。
在该体系下,长安汽车也曾做出CS75等具有一定市场接受度的产品,以及如今广泛搭载于长安旗下产品的“BLUECORE”动力品牌,然而,在这一研发体系下不可避免的高成本、高消耗,以及沟通、协作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也制约着长安汽车的研发进度和投入产出比。
“如果每部分都分给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去做,协调起来就会很麻烦,因为谁也不会听谁的”,某车企一位研发高管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谈到,“再比如造型设计中,就有很多工作是需要后序的工程部门与造型部门协调进行的,不在一起的话就很不方便。”
2011年,时任重庆市长的黄奇帆也曾在两会期间“拍案”批评某车企“到处布局,同时开工”——彼时,在重庆能与这八个字对上号的,就只有长安汽车一家。
长安汽车开启“第三次创业”,张宝林致辞
徐留平调离长安后,在产销量持续下滑的压力下,其继任者积极谋求破局。2018年,长安汽车启动“第三次创业”,将原有品牌架构优化为长安乘用车、新建中高端乘用车、欧尚汽车、凯程汽车四大品牌。此时,距离长城、吉利发布各自高端品牌——WEY、领克已经过去了两年。长安在其高端乘用车品牌的建立上,已远远落后于长城与吉利。
此外,长安汽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不断加码,分别在2017年10月启动“香格里拉计划”,在2018年8月宣布启动“北斗天枢”。
在长安汽车现任董事长张宝林看来,长安汽车已经走到了拐点,整体正在向好转变,“最快下半年会有表现”,但要完全恢复并建立起新的增长引擎,长安至少还需要3-4年的时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张羽)
相关阅读:
渝蓉“双城记”之一:中低端化 重庆汽车产业“大而不强”
渝蓉“双城记”之二:搭台唱戏 成都赢得“黄金十年”
渝蓉“双城记”之三:持续下滑 长安现半年最大亏损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47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