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聪慧在看吉利销售报告的时候,他在想什么?

Image

文|江小花

“7月份,很多人通过各种方式告诉我,他们对吉利乃至中国汽车的未来表示担心,有的写文章,表示吉利利润下降40%,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有的直接给我打电话,说吉利怎么能下调年度目标,中国汽车的旗手都如此了,车市更看不到希望了呀。”

日前,吉利总裁安聪慧坐在西溪湿地的一片荷塘边,语气轻松的跟我们聊着2019年的吉利和颇为惨淡的中国车市。

身畔的一亩方塘中,在一年中最炙烈的骄阳的鼓励下,荷叶没有节制的疯长,遮的小池塘看不到一点水光,一直铺向岸边,没有一片会去思虑两个月之后的凋敝与残破,更不会去想来年夏日会是怎样的繁荣光景,对于每片荷叶而言,现在就是他的时代。

“但更多人来告诉我的,是另外一种警讯:作为中国目前的第一汽车品牌,吉利有着很大的优势,在或短暂或漫长的行业寒冬过去之后,吉利一定能成为最终坚守而出的胜利者之一,分享下一个春天的果实。而现在,吉利要做的就是不要急,不要自己犯错误。”

安聪慧说,两种方式,都是在行业不振的大环境下对吉利汽车的鞭策、鼓励和提醒,他非常感激。但同样,这两种思路,对如今的吉利也都很危险。

前者是一种中国文化中自古有之的“大旗不倒”思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吉利从2015年开始发力,一路冲到自主品牌第一,只能上,不能下。对于一家士气正盛的企业,包括吉利的管理层,包括安聪慧本人,这股劲儿都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如果不顾时势,强打硬上,那么以史为鉴,因此败落的家族有之、军队有之,王朝亦有之。

后者是一种战略乐观主义,典型的辩证法结论。没错,在很多纷繁复杂的当下,厘清一条线,一局反转局势非常困难,这时候“论持久战”的战略乐观主义,站在更长的时间线上看问题,会让情况变得更清晰。只要自身不犯致命的错误,那么以吉利目前建立的优势,确实不可能在目下的困境中陨落,撑过去便是厚积薄发之下的更广阔天地。

然而,战略乐观的同时,这种思路容易引发当下企业的战术怠惰,而如果这种思想向下延伸,吉利多年建立的奋斗者文化的企业气质就会弱化甚至消失。这同样是危险的。

包括这次在内,安聪慧以吉利汽车管理层或大掌柜的身份经历了吉利汽车成立以来的四次大的转型。对于企业而言,转型几乎和危机是同义词,转型的决定一定来自于现实的行业危机,或对行业危机到来的预判。

宏观来看,在一家中国汽车企业白手起家,到成为全球性行业领军企业的过程中,起落兴衰,都是必修课,不必过于担心;但从微观来看,每一次大的转型,特别是危机到来的时候,当事的企业家、管理层和员工,都会面对着决策、执行、坚持的很大考验。

就好像在2014年的时候,尽管当时新一代平台技术已经成熟,新一代产品上市已经在望,但当事企业面对的困难,还是让当事人会产生可能熬不下去的感觉。这些记忆,安聪慧都历历在目,时常翻出来玩味。

思索良久,安聪慧抛出了三句话:

不悲观,不乐观,保持奋斗者文化!

保持战略定力,继续苦练内功!

吉利研发预算保持不变!

这三句话,代表了吉利汽车面对企业第四次大转型,面对晦暗不明的全球汽车市场,厘清了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里的发展思路,而这或许是比销售报告上显示出的市占率仍在提升,同比跌幅仍小于市场平均水平,利润状况仍好于行业普遍水平等更重要的东西。

首先,不悲观,不乐观,保持奋斗者文化。

安聪慧认为,这句话包含了多重意义。

其一是吉利目前的行业位置,以及行业优势。面向未来的堪与大众和丰田这样顶级企业一论短长的CMA架构的建立与成熟,事实上已经奠定了吉利汽车参与未来全球行业竞争的基础。

同时,在全球顶级资源融合发展成为必然的行业未来中,吉利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实力的融合发展玩家,并且优势巨大。在对未来大出行、智慧出行行业的布局中,吉利的前瞻准备也最充分。新四化的脚步,吉利走得并不最着急,但肯定最扎实。

这些决定了吉利汽车面对当下的市场,没有悲观的必要。并且,不管是行业洗牌式的结构重整,还是国家政策对于中国汽车企业的“眷顾”日衰,这些对于已经做好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汽车企业而言,都是长期利好的变化。

但是同时,安聪慧强调,长期的利好,以及吉利目前的行业位置,并没有改变吉利仍然处在追赶国际领先的道路上这一现状。不管是市场向好,还是走衰,吉利必须保持清醒,不过于乐观。尤其是当下这个阶段,经济学理论中有中等发达陷阱一说,吉利目前就是要通过继续保持奋斗者文化,来避免企业的“中等发展陷阱”。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吉利向上的关键时刻,遭遇一轮不期而至的市场困顿,不是一件坏事。逆势之中不折腾,但是逆势之中多变革,吉利可以借此不得不慢下来的契机,把团队锻炼的更扎实,把快速发展中容易忽略的问题补上。

同时,一时的销售量虽然不是吉利的最大追求,但是,从团队角度来说,吉利必须保持在销售端的战斗力和精气神。吉利年中把年度任务调低到136万,降低了10%。如果从市场角度出发,我们完全可以调低更多,比如20%,那样完成起来更有确定性。

下半年市场会变好吗?安聪慧不这么认为,但是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手握好的产品,就必须挑战有挑战性的目标,这就是奋斗者文化。

其次,保持战略定力,继续苦练内功。

安聪慧说,对于一家企业和他的管理者们而言,经常需要面对的考验,就是初心审问。尤其是在市场出现波动的状况下。有的时候市场突然出乎预料的好,在你的战略里面没有准备,你会思考,是不是战略,出了问题,有的时候市场不好了,也会这么想。

从二十年的视角去看,就会发现,大多数波动都只是过眼烟云,反而是很多对波动过于敏感而频繁改变战略,最终导致企业路径不明,初心不见,反而陷入根本性的困境。

这一点,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企业做的很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家企业战略多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缺乏战略自信,很多新企业会因此而不断犹疑摇摆;一是缺乏战略彼岸,没有终极追求,合资企业比较容易陷入这种状态。

吉利汽车,从李书福董事长,到安聪慧,再到整个管理层,在反复审视了吉利当前的战略之后,认定吉利的战略主体上符合汽车新四化的发展趋势,符合当下及未来用户对汽车和出行产品的使用期待,也符合吉利汽车成为全球顶级出行企业,为最多用户提供精彩出行产品的汽车企业的创始初心。

所以,吉利不会因为这一次原因错综复杂,时间长度不明的市场颓势而改变自己的发展战略。在外化层面上说,大家将继续看到吉利不断推出越来越精彩的产品,这不仅包括多样化、满足各类人群的汽车产品,还包括代表未来出行新四化发展的科技产品,包括越来越无死角覆盖的出行服务,以及飞行汽车等创新出行产品。

吉利会按照既定的战略,按照最合理的时间表,扎实推进这些产品的问世。安聪慧说,很多人问他,吉利作为一家走在追赶者道路上的大型汽车企业,他的态度是什么。

安聪慧认为,虽然吉利没有系统和鲜明的说过这个问题,但是吉利作为一家汽车企业的态度从来不是简单的追赶,超越,成为世界前十,成为世界第一……这些只是后发的中国企业必然要走的路,也是正确的企业战略伴生的结果。吉利的态度,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为最多人提供最好的出行享受的公司。任何市场环境下,吉利的战略都必须符合这个企业态度和愿景。

当然,战略的坚定不代表吉利不需要任何调整。下行的市场往往会暴露出企业很多问题,稳扎稳打,查漏补缺,这个时期最好。安聪慧笑说,市场太好的时候,指出问题,很多人听不进去。这是人之常情。不好的时候说,往往效果最好。

比如,吉利从2014年三十万年产销的规模,发展到2018年150万的规模,企业的各个层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宏观上判断不难,但是身在其中未必看的清楚。

比如,很多朋友会提醒安聪慧,吉利的公司治理,人事行政、财务商务等管理,涉及到大公司的根本,对于快速发展的公司,尤其需要重视这些“血管”式部门的动态调整,血管强健,才能让越来越大的企业供血顺畅。

再比如,总有很多人,还是不相信吉利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并局部超越世界领先水平,这种不相信可以理解,对新出现的行业领先企业,外界需要一个认知的过程,我们也需要做更多的传播沟通工作。但是,这些看法里面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比如很多大企业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他们能生存至今,遇到的起落风雨多过我们,积淀也更深,能活下来的企业必然是把这些起落风雨转化成了公司的体系力,而这也是吉利现在及未来很长时间不变的工作重点,苦练内功,夯实体系力。

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安聪慧依然信心十足。他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必然有更好的未来,这是由中国的国家规模和地位决定的。

每一个当初披荆斩棘开创汽车企业的人,在自己的一个创业梦之上都有着一个中国汽车梦;每一个投身汽车产业筚路蓝缕、艰难行走至今的汽车人也是如此。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产业、企业和个人的梦想是息息相关的。

每个月看着吉利汽车的销售报告的时候,安聪慧总是能从数字的变化中,一下子折射到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正在由宏观经济的强推动,政策的强推动,向着龙头企业的强拉动转变,这说明这个产业正在挣脱襁褓,独立行走。这不是一时的困难所能掩盖的。

也正是这种变化,让中国汽车企业能更清楚的回归产业本质——更精彩,更代表未来,更有说服力的产品,才是产业和企业强盛的根本。

所以,对于吉利汽车而言,最基本的一个坚持,就是坚持研发投入,从掌握到领先,到创新核心技术,吉利只会追加,不会削减研发投入。这不仅是对吉利一家企业本身必须坚持的内容,更是对整个中国汽车产业链的支持。

待到乌云散尽,你会更清楚的看到一个面向未来的、领先核心技术的吉利,更会看到在吉利等企业的支撑下,一个更筋骨强健的中国汽车工业。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4805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