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份,各大车企陆续公开上月的销量成绩单。在正式实施2019年新能源补贴政策的第一个月,部分车企的销量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
8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中国乘用车市场最新产销数据。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7月,汽车产销同比降幅继续收窄,产销量分别完成180万辆和180.8万辆,比上月分别下降5%和12.1%,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1.9%和4.3%,同比降幅比上月分别缩小5.4和5.3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产销环比和同比降幅均低于商用车。
新能源补贴退坡后销量首降
7月进入传统汽车销售淡季,受上月新能源补贴退坡过渡期结束的影响,本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出现大幅下滑,直接影响了新能源车整体增速。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后首月,7月新能源乘用车当月产销完成8.4万辆和8.0万辆,环比下降37.2%和47.5%,同比下降6.9%和4.7%。补贴退坡后的首战“告负”。
而这也是继2017年1月补贴退坡后再度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而2017年1月产销量惨淡,则主要是因为2016年12月末,新版的补贴政策发布,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推翻、地方的补贴政策相应调整,此外,由于新版补贴政策调整幅度较大,企业也在1月份调整营销战略而导致的。而2017年1月产销量惨淡,则主要是因为2016年12月末,新版的补贴政策发布,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推翻、地方的补贴政策也要相应调整,此外,由于新版补贴政策调整幅度较大,企业也在1月份调整营销战略。而2017年1月产销量惨淡,则主要是因为2016年12月末,新版的补贴政策发布,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推翻、地方的补贴政策也要相应调整,此外,由于新版补贴政策调整幅度较大,企业也在1月份调整营销战略。而2017年1月产销量惨淡,则主要是因为2016年12月末,新版的补贴政策发布,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推翻、地方的补贴政策也要相应调整,此外,由于新版补贴政策调整幅度较大,企业也在1月份调整营销战略。
此次的负增长显然也与补贴退坡相关,多数车企采取了赶在补贴退坡前突击上牌的政策,导致6月销量出现“透支”,直接影响了7月销量。
今年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70.1万辆和69.9万辆,同比增长39.1%和40.9%,增速比1-6月略有回落,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同比保持增长,增速比上年同期依然呈明显回落。
这一数据表现可用暴跌来形容。
而值得注意的是,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76辆和1106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8倍和10.1倍。这与今年政策宣传氢燃料电池高度正相关。
谈到新能源汽车下降的原因,中汽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提出其中三点原因:第一,6月补贴过渡期结束,大致部分购车需求提前释放,6月份新能源车处于增长态势,7月的销售压力很大;第二,新能源补贴政策发布,补贴退坡加提高门槛,消费者的购买力集中在前几个月;第三,7月处于国五国六切换期,很多厂家将国五车型低价出售,此时国五车型的性价比相对较高,从而致使很多想买新能源车型的消费者转向购买国五车型,导致新能源汽车增速收紧。
随着下半年新能源补贴、汽车下乡等政策逐步落实,汽车企业也会发力,汽车行业销量会逐渐升温,汽车行业下滑趋势将会有所暖和。
出行方向将为车企销量“大户”
根据此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显示,未来北京市新增出租车应全部更换为电动车,其他城市(即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中,除北京外的其余27个城市)积极推进出租车更换为电动车或新能源车。
而今年深圳市纯电动出租车的比例已经达到了99.06%,目前广东深圳、广州和海南省等南方城市正在不遗余力地开展出租车电动化行动。出租车等公用车辆电动化,对于新能源汽车销量提振至关重要,在终端市场萎靡之时,出租车群体这个“大客户”,或是车企争夺的下一目标。
今年6月,很多传统厂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了猛涨,比如北汽EU系列,从去年6月的1477台直接跃升到了今年6月的17916台,长安逸动EV的销量也从去年6月的664台,直接跃升到了今年的7340台;而销量位于前十的产品中,只有荣威Ei5出现了销量下滑,但是幅度很小。
以北汽新能源为例,北汽EU系列的大量产品被出租车、网约车行业采购,所以在销量上出现猛增,京桔新能源就是主要采购方。长安方面也与北汽新能源大致相同,长安汽车有自己的网约车平台—长安出行,用到的车型就是逸动EV系列。
在限号城市中,个人采购需求出现停滞的状况下,出行方的销量则成为了新能源市场全新的增长点。
7 月是新能源车企艰难度日的一个月。2019 年是新能源车补贴政策真正的退坡期,尤其是 7 月的新能源车补贴全面大幅退坡的同时,地方补贴退出后又没有后续的支持政策作为衔接,新能源车的市场化转型将面临一场硬仗。
但随着老款新能源车清库退出市场,新出的电动车性能普遍得到增强,预计后续经过短期下滑后会逐渐增长。相比传统燃油车型,此前两者之间被拉开的距离正在逐渐缩小,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慢慢回到以市场为导向的“正常状态”。这个时候,新能源车企能否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生产出高品质产品,将成为其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49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