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份额连续4月跌至四成以下 自主品牌该何去何从?

Image

近年来,自主品牌的崛起有目共睹,尤其是赶上了SUV和新能源两大风口,技术实力和产品品质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近十年以来自主品牌市占率仅2014年低于40%,市场规模做到长期与合资阵营对垒,40%也被视作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红线。

但今年自4月份开始,自主品牌便始终在40%的红线以下运行。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7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低至36.2%,继5月后再次达到这一低点。而在目前的市场背景下,自主品牌能否在今年接下来的时间能否破“4”,又如何破“4”?

市场份额降至冰点 SUV优势不再

统计显示,自主品牌乘用车1-7月累计销量455.1万辆,市场份额为39.1%,同比下降3.9%。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随销量下滑,和外资品牌形成两极分化、此消彼长之势。

具体来看,一直以来自主品牌在轿车市场难以跟合资品牌正面交锋,MPV和新能源市场容量有限,SUV就是主战场和突破口。据中汽协以往数据,2017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43.9%,乘用车中的六成左右销量由SUV贡献,而当时自主品牌SUV的市场份额也高达60.6%。

然而到了今年1-7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全线失守”,最惹人关注的SUV核心市场,累计销量同比下降20.8%,市场份额还下降7.3%,失去了半壁江山,而且降幅远超轿车、MPV市场,加之自主SUV本身基数大,直接导致了自主品牌的大幅下滑。

乘联会7月SUV综合销量排行榜

分析自主SUV的市场现状,不难发现一些曾顶着“神车”光环的走量大户都出现远超大势的同比下滑,比如哈弗H6前7月同比下滑两成,宝骏510和博越的同比下滑均超过四成,而这也直接拖累了自主品牌SUV的总量。虽然自主车企频频利用新车效应救市(如哈弗F7),但对全局的影响有限,竞争力羸弱的车型已经到退市的边缘。

究其原因,自主SUV失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环境看,由于今年经济形势复杂,加上消费升级的驱动,导致首购车需求不足,对于主攻中低端市场的自主品牌不利。另一方面,由于SUV红利逐步弱化,细分市场竞争加剧,而必须得承认,自主品牌虽在赶超之路,但短期内品牌力和品质与合资品牌整体尚有差距,在存量竞争时代,差距会更加凸显。

WEY、领克显现颓势冲高之路再遇瓶颈

传统中低端市场失守,方兴未艾的自主高端市场同样堪忧。

根据长城汽车日前发布的7月产销快报,WEY品牌当月销量仅为7246辆,今年1-7月销量同比下降36.11%,其中VV5、VV7同比下降幅度竟然高达77.33%和73%。而作为吉利旗下的中国品牌领克,虽然在资本形式上改为了合资模式,但是作为吉利在高端市场的再次尝试,其当月销量为8618辆,不如去年领克01单车型的月销量,今年全品牌累计销量为6.44万辆,三款车上市却未形成销量叠加效应。

车市遇冷是大前提,但在豪车市场增长、主流合资品牌保持稳健的背景下,WEY和领克真切感受到了高端化的艰难。比之传统豪华品牌,自主高端品牌沉淀尚浅,品牌溢价有限,由于国五车清库和增值税降税的影响,主流合资品牌掀起了一波降价潮。同时,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还指出:“豪车市场其实也在下探,对自主高端品牌压力加大。”自主高端品牌的生存环境趋于恶化,冲高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行业洗牌开始自主品牌需求新突破点

事实上,自主阵营中不只有吉利、长城这样的头部车企,还有一些边缘化的品牌,如力帆、猎豹等,它们本身规模体量较小,再加上经营不善等综合原因,在市场下行期,已出现了停产、裁员的情况。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后中国汽车产销的集中度还会不断提升,行业洗牌在进行中。

面对国内市场出现萎缩,部分自主车企已经准备了一些应对策略。长城汽车1-7月共出口新车37708辆,同比增长35.69%,可见海外市场的前景不可小视。此外,各大车企上半年纷纷布局移动出行领域、网约车,如一汽、东风、长安组成的“T3国家队”, 广汽传祺的“如祺出行”等,这些都是消化产能、增加营收的解决之法。

当然,决定自主品牌成败肯定是国内新车市场,根据国家近期释放的一系列政策信号,车市长远看也存在回暖的可能。不过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自主品牌要在核心市场面临你死我活般的残酷争夺,更要抵御合资品牌的蚕食,未来或是一路荆棘。

在中汽协8月信息发布会上,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表示:“下半年车企面对的压力依然很大,在这种残酷的市场竞争下,自主品牌只有做好质量,保住现有的客户。如果失去了市场,很难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如果还是以前粗放式的发展,就有可能被淘汰。”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5046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