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自主SUV都推出升级版车型,性价比还是看它们_原汁原味的德系SUV,上汽荣威,技术,昂科拉,上汽集团,大众汽车,雪佛兰,马自达,轿车,起亚汽车,福特汽车,别克汽车,比亚迪,大众集团,TRAX创酷,广汽丰田,设计,长安CS75,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丰田汽车,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我的第一部5G手机,马自达CX-3,起亚KX3,海马,长安,吉利博越
“
相信前几年SUV车型在国内汽车市场的火爆程度大家都有目共睹,但是在近12个月的车市连续负增长之后,SUV市场也开始从“低增长”转向“负增长”。据数据统计,2019年1-7月乘用车累计销量1165.4万辆,同比下跌12.8%,其中SUV累计销量497.3万辆,同比下跌11.1%。
销量的不断下滑,也让那些靠SUV“发家致富”的自主品牌面临一场残酷的淘汰赛,如海马、力帆、比速等弱势的自主品牌目前已经处于市场边缘化状态。不过,也有部分不服输的自主品牌要“扼住命运的咽喉”,都想出一个“妙招”:借助现款主力车型的热度推出“升级版”。这种办法能否让自主品牌重唤市场活力,买车君今天带大家详细解剖一番。
自主献出硬货
面对销量持续低迷的困境,很多自主品牌在很早之前都采取降价方式应对,但随着市场产品越来越丰富,降价提升性价比的方式恐怕不再像以前那般奏效,销量已证明这一点。如果仅仅只靠低价来维持性价比真的很难再获得市场的认可,最关键的是要提升产品硬实力。
因此,不少自主品牌都对旗下主力SUV推出“升级版”车型,以应对接下来更激烈的市场竞争。最近有不少升级版车型亮相,像吉利博越Pro(参数|图片)、上汽荣威RX5 MAX(参数|图片)、比亚迪宋Pro(参数|图片)、长安CS75 Plus(参数|图片)等都刷爆朋友圈。
比如荣威RX5 MAX在8月28日以11.88-18.98万元的售价上市,如果仅仅从价格来看确实不便宜,已经触及合资紧凑级SUV的价格区间。不过这款车并不是简单的RX5(参数|图片)升级版,它是荣威品牌向中高端转型的代表产品。这款车不仅采用首创智能座舱,还搭载“能拉飞机”的强劲动力,也有各种高级材质和科技配置,整体质感表现甚至要超越同价位的合资产品。
其它升级款车型也各有特色,像长安CS75 Plus就把精力放在造型和科技上,特别是造型设计让人眼前一亮,按网友的说法就是10年都不过时。而博越Pro不仅造型更大气车身尺寸更大,还搭载全新GKUI 19系统和5G穿戴手表,整体实力提升的可不是一点点。
从以上升级款车型可以看出,部分自主品牌已经处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由低质低价向高质量、高技术转变。因为它们清醒地认识到一味低价会导致价值链和品牌受损,只有努力通过正向研发,才是一个品牌的成长之道。
不过,升级款车型的推出并不意味着自主品牌就“稳赢不输”,一方面消费者是否愿意为这些车型买单还有待观察,另一方面合资品牌最近也是来势汹汹,整个SUV市场已经处在白热化的状态,竞争相当激烈。
合资众兵压境
确实,合资品牌的大举进攻是促使自主品牌转型升级的另一个原因。近一年来,合资品牌涌现大量全新SUV,如一汽-大众的探歌和探岳、上汽大众的途岳和途铠、广汽丰田的C-HR、别克昂科拉GX、马自达CX-3等,这些车型的推出对自主品牌的市场空间形成了巨大的挤压。
据最新数据显示,自主品牌今年1-7月累计销量的市场占有率为39.1%,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轿车累计销售113.6万辆,同比下降16.2%,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9.9%,比上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自主品牌SUV累计销售262.1万辆,同比下降21.9%,占SUV销售总量的52.7%,比上年同期下降7.3个百分点。从数据中可以看到,SUV市场份额萎缩是自主品牌市占率下滑的主因。
面对合资品牌SUV的来势汹汹,自主品牌确实难以抵挡。高品质向来就是合资品牌车型的标签,但近年来它们也不断下调售价直接抢占自主品牌SUV市场。尤其韩系SUV车型早已经进入10万区间,像起亚KX3、现代ix35等车型的销量都非常不错,还有江铃福特领界、雪佛兰创酷等车上市后都收获大量订单。
除了合资SUV价格下探之外,像捷达这种由单一车型升级为品牌的操作也让自主品牌倍感压力。捷达品牌背靠大众集团这颗大树,在技术品质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再加上新品牌没有“包袱”,在定价方面拥有更多选择权,未来对自主品牌造成冲击是在所难免的。
究竟自主品牌SUV能否再次火爆?这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谁也无法预测。但至少可以肯定,推出升级款车型是正确的选择,也是自主品牌必走之路。不过合资品牌的大举进攻也不可忽视,SUV市场竞争接下来会更加激烈。而愈演愈激的市场竞争,形成百家争鸣的盛况,这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一个福音,意味着我们买到的车型会因为竞争激烈而更加实惠,选择更加丰富。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54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