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破解车险世界级难题_技术,头号大赢家| 理财大赛第二季,人工智能,人生第一份工作,交通,急救,让梦发生,人力资源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科技赋能破解车险世界级难题 | 中国汽车报

当车辆遭遇交通事故后,车联网系统根据车载传感器的信息推送第一时间自动向保险公司报案。保险公司的客服人员随即通过智能报案平台了解事故情况,并主动联系驾驶员,与此同时根据系统推算出车损和人员伤害情况,安排相应的救援及急救措施,变被动式服务为主动式服务。

在保险科技的加持下,这一场景不再只是梦想。全球领先的保险科技公司CCCIS近日推出的业界首款智能人伤解决方案,正在将这一梦想照进现实。

赔付占比增长过快

随着我国商车费改行进到深水区,一些困扰行业多年的顽疾逐渐浮出水面,其中就包括兼具复杂性与专业性特征的人伤理赔。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车险保费收入为3966亿元,综合成本率进一步上扬,达到99.19%,险企承保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对此,CCCIS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侯恪分析指出,一直以来,中国车险行业的盈利性较差,很大一部分原因出在理赔环节。目前,车险的年化出险约为6000万台次,相当于每个自然日有几十万的车险报案台次,每起案件的背后除了车辆维修,零配件置换,工时、辅料叠加所带来的一系列费用,还有占据相当成本的人伤赔付。

“目前,中国车险的年保费收入约在8000亿元,赔付额约4000多亿元,其中约有2000多亿元用于人伤赔付。三年前,中国大型财险公司的人伤在车险理赔中的占比约为30%,而今已接近40%,并仍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亟待加以管控。”侯恪进一步介绍称,“以前人们购买车险时,选择50万元的人伤理赔足矣,如今人们正逐渐将保额提升到150万元,甚至是200万元。由于人伤赔付的数额越来越大,给许多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近年,人伤赔付中涉及‘黄牛’、欺诈的案件屡见不鲜,给保险公司造成了大量的赔付渗漏和风险。”

科技赋能破解车险世界级难题 | 中国汽车报

赔付尺度难以拿捏

近年来,保险科技对车险定损环节的赋能有目共睹,但在人伤处理环节,由于缺乏好的科技手段,赔付尺度难以拿捏,伤情的诊断一直堪称世界级难题。

侯恪说:“车撞坏了换了零件可以继续跑,然而人撞伤了远非换个零件那么简单。与人体伤情所涉及的结构化数据处理及积累的量级和复杂程度相比,车损板块根本无法同日而语。”

CCCIS产品研发副总裁Owen Lee指出,在中国不容忽视的现状是,车险领域的人伤理赔处理尚处于初期的电子化阶段,由于基础数据、结构化数据的积累不足,系统的管理能力较弱,缺乏精细化的风控手段,造成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险企未能很好地利用人车损伤智能模型等先进的技术和工具来预测、分析伤情,即便聘请了很多具有医疗背景的专业人士,在判断伤情是否属实,是否由本次事故造成;伤情与诊疗方案是否匹配,有无过度;诊疗方案与赔付金额是否精准挂钩等问题时,仍显力不从心,而且还要依赖面对面、半手工的方式来处理大量案件,工作效率之低和运营风险之大可想而知。

其次,车险人伤案件中约有70%~80%属于轻微案件,如果处理得当,不仅赔付成本可控,而且赔付效率也很高。

再次,大量人伤案件中充斥着“黄牛”的身影,他们的介入让轻微案件被不合理地扩大,使得成本被抬高,潜在风险变大。

以数据为基础打造解决方案

如何破解人伤诊断这一世界级难题?据CCCIS产品副总裁Gregory Bannon介绍,美国选择的方案是引入全自动化和电子化的工作流程,整合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挖掘,针对人伤领域,引入万物互联的概念,尽可能打通信息壁垒。

其实这些年,国内大型产险公司曾考虑过在车损和人伤之间建立起科学的关联关系,但这并非易事,需要海量的数据积累。“当两车以一定的加速度、高度、角度撞击后,人体伤情可被归纳在一定的范围以内,比如两车以15公里的撞击加速度,不超过15度角的直接碰撞,不会造成车内乘员的膝盖半月板处损伤,但有可能会造成特定的颈椎扭伤。”侯恪解释称,“在积累了30多年的人伤数据,年审核数以百亿美元医疗账单,处理数以千万页纸质医疗资料,并整合关联系统中数亿起历史车损赔案的基础上,CCCIS打造了智能人伤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保险公司进行伤情诊断、诊疗费用预估、预警可疑诊断、压缩不当医疗费用、节省人力成本。”

据了解,CCCIS的人伤解决方案具有五大功能。

一是智能报案,通过车联网技术主动报案,保险公司化被动为主动地提供服务,改善车主的服务体验,减少“黄牛”的可乘之机。

二是人伤工作流,以工作流引擎为驱动,通过整合车联网、人车损伤模型、人工智能模型等,覆盖整个人伤理赔作业的各重要环节。在当前医疗人力资源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在早期进行案情判断,自动指派,实现小额案件快速一键赔付、大额案件分级专人专岗处理、死亡伤残案件精准赔付。

三是人车损伤模型,从早期的人伤预判和风险排查,到查勘、跟踪阶段的诊疗方案和赔付金额的预估和管控,再到核损、稽核事后的风险管控,将车损与人伤关联起来,贯穿于整个人伤理赔的管理流程。

四是智能风控管理,以精细化的人伤数据为基础,基于人车损伤模型、智能防欺诈模型和精细化风控模型,对人伤案件进行全面的风险管控。

五是人伤慧眼平台,既提供传统的宏观性指标,更将指标进一步细化至可管控、可落地的执行性指标,并引入持续改善模型,实现对整体业务效能的提升。

延伸阅读

汽车智能化让保险公司先苦后甜

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正在深刻影响着汽车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7月1日,长安汽车推出国内首款自动驾驶保险“放心泊”。虽然该保险产品的责任仅限于因自动泊车系统质量问题而发生的事故,却引发了行业针对自动驾驶技术对汽车保险影响的深层次思考。

事实上,这一影响已经在全球最大的汽车保险市场——美国表现出来。“2017年,在美国保险行业,两个维持了30多年的趋势被打破,车均保费和案均赔付双双结束了多年来的持续下降,开始呈现上升趋势。”对此,CCCIS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侯恪解释称,技术进步像一把双刃剑,若要享受其所带来的成果,往往要先苦后甜。

科技赋能破解车险世界级难题 | 中国汽车报

据侯恪介绍,以美国为例,一方面,近年来美国保险公司引入了大量科技手段,推动赔付精细化、保单的差异化,不仅获得更多客户的信赖,而且很多小额案件无需报案便可快速解决,于是将节省下来的成本通过下调保费的方式回馈给客户。另一方面,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自动驾驶技术的引入,让汽车更加智能化,客观上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但是同时也会带来其他问题,比如,一辆2005年的丰田凯美瑞,保险杠被撞坏,敲敲打打之后再喷一下漆,花费不过几十美元,车就可以上路,但2018年的新款丰田佳美,同样是撞坏保险杠,由于集成了多个传感器,很可能由于无法修复而只能更换,且更换的成本要比以前的保险杠贵很多倍,势必造成保险公司赔付成本的提高。再如,过去人们驾车的娱乐方式是听广播,而今除了刷手机,还可以使用车载娱乐终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险率。截至去年,美国先后有六家保险公司调高了车险保费,以应对案均赔付的持续增长。

不过从长期看,随着5G通讯技术、激光雷达、车联网等技术的迭代升级,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等级越来越高,带来的不仅是车辆出险率的下降,还有保险责任主体的变化,或将从车主转移至车企或者自动驾驶系统提供商,比如特斯拉计划将保费和保养打包进车价中。

文:焦玥 编辑:黄蓓 版式:王琨

科技赋能破解车险世界级难题 | 中国汽车报科技赋能破解车险世界级难题 | 中国汽车报

爆料热线:

010-56002742;qcb010@163.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汽车报,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827,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5669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