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 Wanwan每当我们提及本田,我们能数到的都是前驱的霸王,FF街霸,但是,似乎被人津津乐道的却是本田那为数不多的后驱车 —— S2000和NSX。这两辆曾经的、即使到现在价格也是居高不下的性能车,依然是一个不灭的传奇。说起来,这两辆车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人的名字 —— 上原繁。可以说,这个看似执拗到不可理喻的单纯喜欢车的汉子,坚持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经过了无数的尝试,才有着本田这两款为数不多的后驱车,也是本田运动的精髓。不知道你们是否有着这样坚持的习惯,为了一个不灭的梦想,数年甚至数十年为一日的未知坚持。至少我认识的那些有成就的男人都是这样 —— 眼神干净、童真不灭,而且从不放弃,执着到甚至有些让人讨厌。也正是这样的人,在不断成就了人类的历史。我想,即使再疲惫的时候,我也不会让希望之火熄灭。周五的晚上,最适合读让人回味的故事打破前驱的唯一方式1984年,本田Wako R&D中心开始了一项新的计划。这项计划的目的是探索其他形式驱动的车型可能性。在那些日子里,FF(前置前驱)是本田的唯一驱动方式,而前置前驱也给予那个年代本田车舒适和适应性高的特点。
Wako的工程师们相信更换的驱动方式可以增强车辆的空间结构和适用度。因此,Wako的工程师们开始一个名为UMR的计划。U代表着underfloor,座椅之下,M代表着中置,R代表着后驱。合起来,就是一台能够提供非常宽敞空间但是拥有中置后驱特殊构型的车型。
对于一家从来没有研究过中置后驱的研究中心而言,这是非常艰难的任务,但UMR项目给了本田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中置后驱车型的经历。虽然这款测试用车是在本田第一代city基础上改装而来,但是出色的操控和运动特征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个本田工程师。可惜的是,由于当年本田技术有限,这台中置后驱的车无法满足本田定下的任何一个目标。因此,计划宣告失败,UMR也退出了本田的实验室。
瓦达西瓦,上原繁
虽然这个项目被束之高阁,但是这台中置后驱的车型给本田工程师,尤其是一名名为上原繁的工程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后期的讨论中,以上原繁为首的工程师抛弃了原先用中置后驱换取空间的设计思路,转而想用中置后驱来提高车辆的操纵性。
这意味着一台性能车,而不是买菜车。
“(性能车)是每一个工程师的梦想”,上原繁在后期回忆道。他当年参与了类似的LPL计划。“在(本田)会议上每一个提出了(性能车)方案的工程师都有着类似的梦想”。
1983年,这个计划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一台基于CR-X的车型被作为原型车进行改装从而测试不同情况下的动态表现。这一年本田回归F1。当然,Wako R&D研究中心的人欢欣鼓舞。工程师们都希望能够真正的设计一台性能车。而巧合的是,本田的董事会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我认为公司想要一台能够连接F1赛车和前置前驱的量产车的车型”,上原繁回忆道。“他们需要一台能够代表本田新面孔的车。同时,在北美准备筹建讴歌的人也在反复联系我们,要求我们推出类似的车”。
在浩瀚的银河中,追逐遥远的星辰
1985年,本田工程师的热情终于得到了满足:一台新的运动车型被批准研发。
在设计之前,上原繁等人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图。也就是上图。这张图的Y轴其实是power-to-weight,也就是马力重量比,而X轴是wheelbase-to-weight,轮距重量比。马力重量比意味着性能,而轮距重量比代表着转向和刹车的能力。在这张图上,所有的黑点意味着本田的竞争对手的车型,将这些黑点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类似于银河系区域。因为这个特点,这张图被本田工程师戏称为银河系图鉴。无数的激烈讨论都基于这张图,一直到工程师们得出这个结论:
这张图实在是很有趣,所以小C忍不住再放一次。Y轴代表了动力重量比,X轴代表了轮距重量比。本田的车型游离于传统车型之外,也就是”银河系”之外,而F1则是在图的最左下方。
“我们需要的是一台需要的是一个位于(这张图)中间的,中置的车型。这台车可以提供出色的性能但是需要同样出色的驾驶技巧来控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增加这台车的动态性能并使其经可能的接近F1” - from上原繁
项目代号:NSX
1986年年中,第一台原型车完成。这台车代表着上原繁第一次将银河系图鉴真正的变成一台车。在这个阶段,铁和铝都作为车辆基本材料被考虑了。由于过重的重量,铁质车身使得车辆性能达到预期非常困难。而铁质车辆的额外重量导致必须要设计一个更大更重的引擎。这也会将这台车远远推离其位于银河系图鉴上的原定位置。而同时,电动车窗,空调,循迹控制和ABS等电子系统一个不拉。因此,车辆重量必须降低到最低。综上,这台车最终选用了全铝单体壳车身。来点历史背景:虽然那个年代没有车商采用全铝制车体,但是铝其实是一个相对污染较少而且产量更高的金属。有消息指出铝的储藏量其实是铁的三倍。而铝的重量更只有铁的三分之一,更不容易被腐蚀,而且更容易被回收利用。但是,相比于铁,铝的加工成本更高,焊接和塑性的技术要求更严格,且不能够和铁并线生产。绝大多数工程师对这样一个新材料都不抱有任何信心。但这个项目要求工程师在Wako R&D中心和Tochigi中心来回穿梭。而就在这样来回的穿梭中,上原繁等人注意到他们所乘坐的新干线列车是由铝制成的,而且可靠。在新干线列车的点拨下,本田的工程师们第一次看到了来自于新时代车辆的曙光。
但是铝不是非常好选择的一种材料。那个年代可供选择的铝材分为5000和6000。5000已经开始运用于车辆设计中,而6000则拥有更佳的刚性但是可塑性更差。因此,交替使用这些不同特质的铝材成为车辆研发的一个重点。顺道说下,这个为本田攻克铝材问题的就是去年爆出巨大丑闻的日本Kobe公司。Kobe为本田研发的则是一个在600度下高温加热,铸模,最后成型的工艺。在这个工艺下,本田的铝制蜂窝状车辆结构会变得刚度极高,能够应付激烈驾驶下的所有情况。
最后,这台车有五个不同的铝合金构成。相比于铁质车身,底盘降低了140kg而车辆整体降低200kg。
CR-X
在1986年,当车辆的铝制材料研发的时候,上原繁等工程师和铃木共同研发了一款铝制车身的CR-X原型车。原型车被在各种情况下进行性能测试以评估铝制材料的车辆在动态表现下的结果。接着,这个基本车架被用于上文提到过的中置布局的原型车上进行测试,并完成了包括碰撞和动态测试等一系列测试,以研究从车辆刚性到修复工艺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一切的结果都反映在了第二代原型车上。在第二代原型车上,车辆搭载了包括内饰,电子设备,测试了车主舒适度等,并对车辆的整体表现进行了评估。
在第二代原型车完成之后,上原繁带领着工程师们在铃鹿赛道开始了测试。我们的好朋友,塞纳1989年2月,上原繁迎来了一个前来测试最新迈凯轮F1赛车的F1车手和朋友:F1车手赛纳,前来测试他们的车辆。
“我不能确定我是否能在量产车上给你适合的意见,但是我感觉这台车有点脆弱”。赛纳在试驾完之后给出了他的观点。虽然这台车被设计成能够匹敌法拉利或者保时捷的刚性,但是塞纳敏锐的察觉到本田车辆和欧洲跑车明显的差异。基于塞纳的建议,工程师们在四月重新设定了研发计划以保证车辆达到预期的指标。
本田F1第一次亮相的地方 —— 纽博格林北环
铃鹿赛道已经无法满足这台车的测试需求。因此本田工程师们选择了位于西德的一处“测试场”。对于本田,这个赛道是他们最难忘的经历之一:这是本田F1第一次亮相的地方。这条赛道总长20.8km,弯道超过200个,上下高度差达到了300米。对于车辆和车手都是巨大的挑战。本田的工程师相信这条赛道可以暴露出这台车的所有缺点,这是最佳测试赛道。这就是纽博格林。
在本田欧洲中心的帮助下,这台车在离纽博格林北环不足2km的地方找到了一个车库,这将成为本田工程师日后的大本营。在纽博格林北环的疯狂压榨下,本田工程师最终将车辆的刚性再度增加了50%。1989年芝加哥车展,本田带来了这款红色的跑车:本田/讴歌NSX。N代表着new(新),S代表着sportcar(性能车),X则是来源于数学公式(X代表着数学公式里的未知变量)。而后面就是我们都知道的故事了。
在上面这个故事中,有一个工程师被我们反复提及,上原繁。而他,也是这篇文章的主角。
上原繁在1971年加入本田R&D Co。由于其扎实的基本功,上原繁很快晋升为车辆控制和稳定领域的专家。1985年,上原繁被任命为本田Large Project主管,而这个计划则为后期的NSX打下了基础。在上原繁在本田的职业生涯中,其领导了本田三个车辆项目:
本田NSX
本田integra Type-R(DC2/DC5)
本田S2000
这三台车奠定了本田在性能车的地位。可以说,上原繁一人奠定了本田今日的基础。
而上原繁偶尔发表一些论文。如果各位有时间的话,不妨前去读读这位工程师当年对车辆深刻的理解。
上原繁部分论文。
上原繁在2008年结束了自己在本田的职业生涯。在退出之前,本着本田工程师骄傲,他以一台本田S2000 CR作为自己职业工程师生涯的谢幕。因此这台S2000 CR充满了上原繁的个人特点。颜色选择了上原繁最爱的蓝色,轮胎等式样则和在NSX-R上上原繁亲自设计的部件保持一致。特殊设计的车身套件增加了车尾下压力,而悬挂系统则更硬,这些设计都来源于上原繁对性能车的理解。
上原繁将S2000 CR称之为自己最后的礼物。
可惜的是,上原繁退休之后,本田的性能车似乎失去了灵魂。虽然这一代TYPE R被人称赞不已,但过去的几年中本田的车辆似乎少了上原繁这些老一代工程师所赋予的性格。这实在是让人颇为遗憾。
后记今晚这篇推送,我自己来来回回的读了很多遍,倒不是为了什么别的,而是觉得,有时候一个人的力量和坚持,足够强大到去改变一个时代的潮流,而这背后的汗水、努力和坚持,又是怎么样的强大的愿力呢?人生是那么的短,世界是那么的大,希望我们能够不改初心,不要被教育怎么活的循规蹈矩,而是去做那些真正想到的且要做的事情。我们不想去做那些哗众取宠的事情,也不想去做那些为了一点点钱,把财务报表看的比什么都重要的事情。我们才不管你是谁,三观一致一起努力就是好朋友,否则你再牛掰,跟我们也没什么关系。我们从不拖拉,因为,时间真的不多了。以上,与君共勉。More宝马 | 代号S的M引擎全系列,这才是BMW的至高信仰虽然途中多险阻,但是911风冷发动机还是义无反顾正在朝你们飞奔而来 | 酷乐好物直线加速 | 宝马 M5 vs 奔驰 AMG E63,谁更快?酷乐日签 | 9月20日 # 大抵如此 #今日日签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59666.html
评论列表(34条)
The posts are like stars in the sky—each one shining brightly, guiding my curiosity.
What a compelling read! The arguments were well-presented and convincing.
Reading The article was a joy. The enthusiasm for the topic is really motivating.
The insights add so much value to the conversation. I always learn something new from you.
The Writing is a treasure trove of knowledge, like finding an untouched library book. A rare gem!
I loved The fresh take on this topic. The points resonated with me deeply.
The insights add so much value to the conversation. I always learn something new from you.
Amazed by The knowledge breadth, or what I’ve been mistaking for just good Googling skills.
Amazed by The knowledge breadth, or what I’ve been mistaking for just good Googling skills.
I learned so much from this post. The ability to break down hard to understand ideas is something I really admire.
Reading The Writing is like finding the perfect song that I can’t stop listening to. Play it again?
Adding value to the conversation in a way that’s as engaging as a flirtatious wink. Can’t wait to hear more.
Such a well-researched piece! It’s evident how much effort you’ve put in.
“What a magnificent post! Your ability to distill complex concepts into understandable and engaging content is exceptional. I admire your commitment to providing value to your readers. Your blog is a treasure trove of knowledge. Thank you for your hard work!”
This post is a testament not only to The expertise but also to The dedication. Truly inspiring.
This post has been incredibly helpful to me. The guidance is something I’m truly grateful for.
The clarity of The writing is like a perfectly tuned instrument, making hard to understand melodies seem effortless.
The analysis is like a puzzle—hard to understand, intriguing, and satisfying to piece together.
A masterpiece of writing! You’ve covered all bases with elegance.
This post is packed with insights I hadn’t considered before. Thanks for broadening my horizons.
Beautifully written and informative, making the rest of the internet look bad.
The piece was both informative and thought-provoking. Thanks for the great work!
What a refreshing take on this subject. I completely agree with your points!
You have a unique perspective that I find incredibly valuable. Thank you for sharing.
This article is a perfect blend of informative and entertaining. Well done!
This piece was beautifully written and incredibly informative. Thank you for sharing!
You’ve opened my eyes to new perspectives. Thank you for the enlightenment!
What a refreshing take on this subject. I completely agree with your points!
I’m so glad I stumbled upon this article. It was exactly what I needed to enjoy reading!
A masterpiece of writing! You’ve covered all bases with elegance.
I appreciate the balance and fairness in your writing. Great job!
You have a gift for explaining things in an understandable way. Thank you!
What a refreshing take on this subject. I completely agree with your points!
Such a well-researched piece! It’s evident how much effort you’ve put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