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焦虑,让不少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敬而远之。别看现在某些车型续航里程可达到500+公里,但实际驾驶状况复杂多变,行驶里程均存在缩水现象。虽说续航能力可以满足城市上下班代步出行,但想要郊游远行可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通常来说,装载更多电池组和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增加续航能力。不过受技术限制,目前还不能完全解决里程焦虑。增程式系统,可以使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高达800公里,似乎是目前解决里程焦虑最可靠方案。
那增程式系统会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吗?
◆◆◆◆◆
1.增程系统大幅度提升续航里程
简单讲,增程系统就是给电池组配上一个发电机,在没电的时候能够通过“以发动机燃油”的方式来为电池补电。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外部装置提供电能,增程式汽车能通过燃烧汽油发电驱动,跟燃油车行驶模式如出一辙。
以目前最知名的增程式汽车理想ONE为例,官方宣称其续航里程达到800km。有车评人进行了专业能耗测试,满油满电情况下,理想ONE城市工况续航能力可以突破800km。加上高速路况的话,综合续航里程也有约650km。就增程式汽车续航能力来说,它几乎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任何出行需求。就算出行远游跑个上千公里,也只需要几百公里左右加一次油,也符合我们平时用车习惯。
◆◆◆◆◆
2.研发成本高技术难度大
可惜增程式汽车对大多数车企来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传统车企往往选择通过“油改电”策略造车。做个粗糙的比喻,就是把燃油车发动机换成电动机,底盘下面再装上电池,再加上一套基础电控系统,一台纯电动汽车就可以量产了。但传统燃油车平台无法合理兼容发动机、驱动电机、电池以及增程发电机的布局,所以想要制造增程式汽车必须启用新平台。
制造新平台可是一项大工程,耗时耗力却不一定落个好结局。宝马曾为旗下i3开拓了“增程式”版本,为此耗时约4年开发了新平台。时间及研发成本,不是每个车企都能承担得起。最关键的是,增程式宝马i3仅比纯电版车型多增加了不足100km的续航里程,显然有些得不偿失。
除了平台研发成本高昂外,技术难度大也是多数车企望而生畏的主要原因。增程式汽车看似只是在纯电动汽车基础上加了一台发电机,但就因为有这样一个“增程模块”,将直接影响到整车的性能、散热系统、电控效率、NVH等等,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早在理想ONE之前,市面上已有了量产版增程式汽车,比如传祺GA5、宝马i3和奥迪A1 e-tron等,可惜它们几乎都停产退市。为何没能立足市场?因为性能品质表现并不优秀,普遍存在发动机噪音大、动力系统切换不顺和结构不合理存在自燃隐患等问题。增程式汽车在现实面前,仍然有着很多无法逾越的难题。
◆◆◆◆◆
3.成本高昂“不实用”
众所周知,汽车制造业是非常依赖上下游零部件供应商,可目前增程式系统在业内没有非常成熟的打包解决方案,这就导致制造费用十分高昂。算上平台研发成本,一款量产增程式汽车价格至少得几十万起步。以理想ONE为例,其官方指导价高达32.8万元。
除了购车费用高昂外,售后保养费用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正因为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增程系统供应商体系,所以其零部件维修保养门槛较高,费用相对来说较高。理想ONE官方公布3年6万公里的保养费用不超过6000元,但这仅仅是基础保养费用。如果零部件损坏或比如更换电池,费用可就不温柔了。
还有使用成本,增程式汽车优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以理想ONE为例,城市工况能效成本约0.43元/km,综合路况使用成本约为0.53元/km,均比同级别宝马X5费用低约0.4元/km。但如果只看高速工况能效成本,两车也仅仅只相差约0.05元/km。如果消费者经常跑长途的话,理想ONE使用成本并没有太大优势。
受限于技术等原因,增程式汽车目前还不能走进寻常百姓家,只适合既不想频繁充电,又想体验电驱乐趣的高端人群。未来随着技术日趋成熟,增程式汽车门槛也会随之降低,届时会成为主流新能源车型吗?车少愚见,难!毕竟“烧油充电”对大多人来说,更像是画蛇添足的愚蠢之举。
(图片来自网络,请作者与本号联系,以奉稿酬)
你或许会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累计销量破百万辆,本田卖得如此之好,为何讴歌没能“沾光”?
国产沃尔沃XC40出师不利,是水土不服还是另有隐情?
———END ———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60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