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败局:2年前摩拜和ofo错过唯一的合并机会

作者丨龚进辉

最近,58集团掌门人姚劲波点评ofo败局走红网络。他直言ofo不应该是这样的结局,应该有更好的结局,但是它在该整合和站队时犹豫,太多自我导致了今天的失败,“很多创业公司都是自己加速了死亡。”

我认为姚劲波言之有理。当然,ofo与摩拜合并无疾而终,受伤的不仅仅是ofo,对摩拜也产生较为深远的负面影响。把时间拉回到2017年年底,当时摩拜和ofo合并传闻四起,一旦双方真的如各方所愿走向合并,那将改写共享单车行业格局,就不会落得摩拜卖给美团、ofo艰难求生的凄凉下场。

不过,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没有如果,更不会重来。当时,撮合摩拜和ofo合并最积极的当属ofo A轮投资人——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

2017年9月,朱啸虎表示,目前ofo和摩拜占到整个市场份额的95%,投放量已经过量饱和,如果想要盈利,那么两家合并才是合理的。3个月后,他又说出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你们感受下:

“任何一个企业合并都很复杂,因为有很多很多的因素在里面,包括投资人,包括创业者,包括股东,包括用户,各方面的声音都在里面,要平衡各种各样的声音,这里面很多很多的利益不是那么容易平衡的。这个市场还没有打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就合并,这是需要股东有大智慧和大格局的。当战局已经比较明朗化,再打消耗战就没有意义了,对双方损耗都很大,需不需要再打?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在我看来,朱啸虎这番表态有三层含义:

一、推进摩拜和ofo合并并不容易。双方合并存在诸多阻碍,其中平衡各方利益无疑是最大难题,尤其是阿里、腾讯两大巨头诉求不同且近乎水火不容,无形中使局面复杂化,非常考验双方团队的决策智慧。

二、向阿里、腾讯喊话。“这个市场还没有打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就合并,这是需要股东有大智慧和大格局的。”翻译下来就是,目前摩拜与ofo之争仍未结束,谁也没有打败谁,而且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但烧钱不止、盈利遥遥无期的现实处境,倒逼双方不得不认真思考合并事宜,而展现大智慧、大格局的股东显然是指阿里、腾讯。

三、努力促成摩拜和ofo合并。尽管摩拜和ofo合并难度极大,但为了使各自团队、股东、用户利益最大化,朱啸虎还是极力呼吁摩拜与ofo坐下来好好商谈,探讨各种双方都能接受的可行的合并方案,而不是继续打无谓的消耗战,最终只会发展到两败俱伤,这是各方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事实上,朱啸虎这番肺腑之言,道出了所有ofo投资人甚至摩拜投资人的共同心声,即希望促成摩拜和ofo合并。据中国企业家报道,一位ofo投资人回忆,几乎所有股东都支持合并,只有ofo创始人戴威不同意。这位年轻的创业者评估,未来自己的权力存在被削弱的可能性,这是他不能接受的。有股东因此表达不满,“他把自己的权益凌驾在所有投资人的权益之上。”

对于ofo投资人的集体呼吁和良心建议,戴威似乎不为所动,“非常感谢资本,资本助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资本也要理解创业者的理想和决心。”他的这番表态,不仅让ofo创始团队与投资人围绕公司战略方向的分歧台面化,也让ofo投资人对双方合并不再抱以希望,甚至可以说是彻底死心。

因此,你会看到,心灰意冷的朱啸虎以30亿美金估值,将所持有的ofo股份出售给阿里和滴滴。阿里拿了大部分额度,包括朱啸虎手中的董事会席位和一票否决权,滴滴只拿了一小部分额度。其实,他的初衷并不是套现离场,而是成为摩拜与ofo合并后的新公司股东,但事与愿违,只能无奈退出,准确来说是在ofo滑向深渊之前,朱啸虎要尽可能保住自己的利益。

“创始人有自己的选择,投资人也要尊重创始人的选择,你要这样继续下去(不与摩拜合并),我们只能把股份卖给战略投资人。我们是财务投资人,战略投资人诉求跟我们不一样。”他曾这样解释为何自己挥别ofo。

值得一提的是,朱啸虎曾在多个公开场合提及,2017年年底是ofo和摩拜合并的最好时机,甚至可能是唯一的合并机会。

一方面,2017年共享单车市场已明显饱和,头部城市更是如此,而ofo和摩拜的单车投放量、资金、公司体量都已足够大,都不可能把对方打倒;另一方面,如果不合并,就要继续融资打仗,创始团队股份一旦被稀释超过50%,对于他们而言就没什么意义。

“如果摩拜和ofo在2017年年底合并,估值还有两三倍的(增长)空间。”他说道。现在看来,当时朱啸虎的判断非常准确,摩拜和ofo错过了唯一的合并机会,而错过的不仅仅是对方,更是美好的未来,等待它们的是二者皆输,令人唏嘘不已。

后来的故事尽人皆知,摩拜卖身美团,上演了创始人出走、大幅裁员、战略收缩等被并购一方剧本中常见的戏码;ofo日子也不好过,创始团队退出、裁员搬家、押金难退、拖欠供应商款项等,成为其挥之不去的梦魇。如今,共享单车只剩下一地鸡毛,从当初受到资本疯狂追捧的香饽饽,逐渐沦为无人问津的可怜虫。

喧嚣过后,越来越难看到希望的共享单车行业带给人们诸多思考和反思。我的思考是,骑行共享单车行为本身,是人类素质的照妖镜,而命运犹如过山车的共享单车行业,又何尝不是商业团体格局的照妖镜。

创始团队、股东、产业链合作伙伴等各方追求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但当各自诉求发生冲突时,应展现必要的担当和智慧,即以大局为重,而不应私心过重,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接受利益协调或互相妥协,否则同坐一条船的各方很有可能面临船翻人亡的悲惨下场,一损俱损。

到头来,共享单车被证明不是一门性感的生意,无论是商业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是弊大于利,这一赛道没有所谓的赢家,ofo、摩拜,以及此前陆续倒下的玩家都是输家。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龚进辉;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车师傅”;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车师傅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6111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