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年后,滴滴顺风车来了,不过,是小心翼翼的动作,只限在7座城市试运营,一线城市中只有北京很幸运。滴滴顺风车归来,无论是对乘客还是滴滴司机,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儿。但在背后,却是滴滴走钢丝,如果再造不测,滴滴或将引火烧身。
本文首发于燃财经,作者孔明明;由亿欧编辑,仅供行业人士参考。
11月6日上午,滴滴App公布了滴滴顺风车的最新产品方案,并宣布将于2019年11月20日起,陆续在哈尔滨、太原、石家庄、常州、沈阳、北京、南通7个城市试运营。滴滴称,试运营期间将首先提供5:00-23:00(女性5:00-20:00)、市内中短途(50公里以内)的顺风车平台服务。试运营期间不收取信息服务费。
最新产品方案中,针对用户反馈提及较多的希望平台对车主进行信用审核、保障司乘双方平等利益等问题进行了重点回复,方案称将引入失信人筛查,积极探索与第三方信用产品合作方式;将信任值升级为行为分,进一步提升用户准入门槛等。
这是滴滴顺风车继2018年两起司机杀害乘客事件、宣布无限期下线后,经过一年多的反复整改和沟通之后的正式回归。
不过,安全问题依然无法彻底根除、监管压力仍在、顺风车江湖大小玩家持续虎视眈眈,滴滴顺风车真的准备好回归了吗?
滴滴的博弈
2018年,继两起滴滴顺风车司机杀害乘客事件后,滴滴宣布将对顺风车业务模式重新评估,在安全措施没有获得用户认可之前,无限期下线。
5月10日,滴滴就郑州顺风车乘客李女士被害一事做出道歉,称“我们感到万分悲痛和愧疚,在这样的悲剧面前,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达我们沉痛的自责”。8月25日,滴滴就乐清顺风车乘客赵女士遇害一事做出道歉,称“作为平台,我们辜负了大家的信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8月事件后,滴滴创始人程维、总裁柳青在道歉信中坦承,“我们的好胜心盖过了初心。在短短几年里,我们靠着激进的业务策略和资本的力量一路狂奔,来证明自己。但是今天,在逝去的生命面前,这一切虚名都失去了意义。”
针对顺风车安全事故频发的情况,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网约车、顺风车平台公司的公共安全、运营安全和网络安全等专项检查。2018年9月5日至9日,联合检查组进驻滴滴公司,进行了现场检查、数据对接、问询谈话等检查工作。
此后,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滴滴针对顺风车业务进行了反复的复盘和调整,艰难周旋在政府的监管和公众的质疑中。
2018年11月28日,在由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组织召开的网约车顺风车进驻式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新闻通气会上,公布滴滴公司顺风车产品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网约车非法营运问题突出、应急管理基础薄弱且效能低下、社会稳定风险突出等7个方面33项问题,并提出了27项具体整改要求,并要求滴滴等公司制定相应整改方案和具体措施,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监督。
此后,滴滴开始将安全作为核心考核指标,陆续推出了录音录像、一键报警、紧急联系人等一系列安全功能和措施,陆续公布了涉及安全管理、推进合规、产品安全功能、处置流程、警企合作、倾听外部意见、安全教育等7方面、超过30项安全相关措施。
同时,自2018年9月份以来,滴滴持续面向社会各界双向沟通、广泛征集意见建议,陆续开展线上意见征求、线下意见调研、建设安全监督顾问委员会、上线“公众评议会”和“有问必答”等多项行动。
2019年7月2日,滴滴举办了首次安全主题媒体开放日。在开放日上,柳青率安全管理团队详细披露近期安全工作进展,并沟通目前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痛点。
开放日上,滴滴首席出行安全官侯景雷首次详细公开了网约车安全管理体系全景图,并称2019年滴滴预计安全投入资金将超过20亿元;包括集团、公司、分公司安委会等在内的安全工作团队已扩充至2548人;制定了19项安全制度等。
据接近滴滴核心管理团队的张成透露,滴滴顺风车原计划于2019年10月31日发布消息,但最终推迟到11月6日正式发布了重新上线的信息。
对于滴滴顺风车这次的回归,业内人士均持观望态度。滴滴在公告中未提及顺风车重新上线是否经过政府部门允许,方案中也仅仅表示了“报送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未提及审批意见。有业内人士向燃财经表示,在他看来,这是滴滴在跟监管博弈,试探监管对顺风车恢复的态度。
滴滴给燃财经的官方回复是:滴滴会定期向各级主管部门汇报,请求专业指导,认真研究反馈意见。在试运营的城市,顺风车也会按照相关小客车合乘指导意见在当地提供合乘服务。
滴滴缺席的顺风车江湖
作为顺风车领域曾经的霸主,滴滴通过高额补贴和大范围营销推广,一度占据国内顺风车九成以上的市场。
滴滴顺风车自上线后,一直发展飞速。2015年,上线不到1个月,滴滴顺风车入驻11个城市;不到2个月,滴滴顺风车覆盖137个城市。2017年末,滴滴顺风车日均订单量达到200万,顺风车乘客数超过3000万,覆盖城市达到351个。这样的速度让顺风车成为仅次于快车、专车的第三大产品线。
张成告诉燃财经,在滴滴顺风车下线之前,滴滴整体15%的GMV、10%的订单量来源于滴滴顺风车。而据燃财经之前的报道,有另外接近滴滴核心管理层的人称,整个2017年滴滴出行只有两个部门盈利,一个是顺风车,一个是代驾。
据易观发布的《2019中国网约车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2018年网约车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平均复合年增长率达50.01%,并将在2020年恢复增速,其中,顺风车为网约车市场中的第三大市场。
在滴滴顺风车离席的400多天,滴滴的对手们试图对滴滴进行反超。顺风车江湖正在发生变化。
2018年12月,背靠阿里的哈啰出行宣布开启顺风车司机招募,并于2019年2月正式上线顺风车业务;6月,与滴滴同样在2018年8月下线顺风车业务的高德在部分城市开始招募顺风车车主,高德方面还称,将坚持不抽佣、不营利、真公益、真顺风;曹操出行9月份正式上线顺风车业务,并首先发展吉利集团旗下车主成为顺风车车主,目前已经覆盖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在内的20个城市。
嘀嗒出行是顺风车市场早期的玩家。CEO宋中杰曾向燃财经表示,当时他们也曾考虑过快车和专车市场,但由于快车业务与专车业务都已经有公司在做了,他觉得作为合法合规生意的顺风车才是嘀嗒的机会。
不同于滴滴顺风车抽成10%,嘀嗒的做法是每单收取1-3元(市内)的信息服务费。同时,嘀嗒限制车主接单次数,每日最多四单,坚持人工验证。这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安全,也制约了其发展,但依靠积极补贴等策略,在滴滴顺风车下线期间,嘀嗒还是赢得了众多顺风车车主和用户的转移。今年9月,嘀嗒出行宣布其用户突破1.3亿,车主数量突破1500万。
和长途顺风车具有高度重叠的城际市场也有大批涌入者。此前据界面新闻报道,一个月之内,在武汉就有20多个玩家涌入了城际市场。
而不管是再次归来的滴滴顺风车,还是高德、曹操出行,在试运营阶段大家都表示不抽成、不收取信息费。据媒体报道,有接近高德相关人士透露,目前,高德收取的是通讯费,每单两毛钱左右。
“顺风车业务没办法保证绝对安全”,张成认为,本质上顺风车切入的是低价长距离出行市场,这个性质决定了顺风车必然容易诱发矛盾和危险,而这个根本的问题不可能解决。“唯一能解决大家质疑的办法,只有回归公益产品,并且绝对不能抽成,甚至都不应该定价,而是让用户自己去协商。“
“用户认为你是一个服务商,你也有定价权,但司机又不受你雇佣,车也不属于你,这里面就比较微妙,在监管上依然有很多不确定性。”张成说。
新规则背后
在滴滴顺风车宣布试运营后,不少规则引起了质疑。
如新方案中,规定女性使用顺风车的时间为5:00-20:00,这一规则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而柳青也随后在微博上进行了回复。她称,“自己作为一个资深女白领,也觉得现在的顺风车产品功能对女同学们不太好用……恳请大家多给我们一些时间。”
在柳青这则回复中,她还称,内部的产品同学曾无奈自嘲自己在做“一款最难用的顺风车产品”,这一说法她在此前就曾表达过。如果仔细研究滴滴顺风车的新方案,的确会有同感。
比如“车主和乘客使用顺风车前需完成安全任务以及安全教育学习”、“下线附近接单功能,避免无明确目的地的挑单行为”、“车主需设置常用地点”、“车主行程前需通过人脸识别”等。
张成直言,这次滴滴顺风车上线的新方案让他“看不懂,也不能理解”。因为在他看来,从各个方面,滴滴都没有重新上线顺风车的理由:用户限制多、不能抽成、风险依然存在。
“新方案对用户进行了大量的限制,将准入门槛提到无限高,作为一个产品说,规模不可能上去,因为交易平台最重要的是效率;另一方面,规模本身决定体验,规模越大,匹配效率越高。从这个角度来说,滴滴顺风车已经不算是一个特别有价值的业务”,张成说,“这个死结滴滴始终没有解开,在我看来,滴滴是在摆出态度告诉公众,做错的事情我们已经都改了。”
张成认为,如果顺风车对滴滴来说作为一个纯公益的业务,本质上会更合理,因为可以让几千万私家车主上来,从而成为滴滴的增长引擎。
而此前,滴滴总裁柳青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滴滴顺风车迟迟未上线主要是因为“怂”,而让他们继续做顺风车产品的原因是用户需求。
但在张成看来,这次新方案的很多措辞都模棱两可且含糊不清,比如没有明确说滴滴顺风车可能会具有的公益性质,也没有向用户直言滴滴无法保证用户的绝对安全,而是用比如限制女性使用顺风车的时间等来显示滴滴在安全方面的各项努力。
相对比的是,在7月2日滴滴的媒体开放日上,滴滴技术副总裁赖春波强调,滴滴在不断通过技术手段提升行程中的安全,仍难100%杜绝事故发生。此外,如果司机和乘客达成私下交易,或提前结束订单,所有的安全技术手段也将因为脱离平台保护而失效。
“任何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硬伤”,张成说,“滴滴离用户太远、姿态太高、不接地气,我觉得这可能是滴滴的硬伤。”
看起来,顺风车恢复上线对滴滴而言仍是一步险棋。这步棋之后,会不会有安全事故再次发生,以及监管和用户对滴滴顺风车的态度会否有所改善,才是决定后续棋局的根本因素。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62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