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启辰变身自主两年 遭遇向上发展瓶颈期_东风启辰,启辰T70,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东风逍客,东风汽车公司,新能源汽车,能源,上汽通用五菱,广汽本田理念,技术,新能源,广州本田汽车,上汽集团

东风启辰销量在连续增长三个月后,10月再次遭遇下滑。从东风启辰当前表现来看,其2019年18万台的销量目标较难实现。

财经网注意到,东风启辰2019年销量增长集中在7-9月第三季度期间,而其他月份均处于下跌状态。对此,财经网采访了东风启辰,未得到回复。

东风启辰变身自主两年 遭遇向上发展瓶颈期

事实上,自2017年从合资自主品牌转变为自主品牌,东风启辰近两年销量业绩均未有太大进益。2017年、2018年连续定下的17.88万台、20万台销量目标,均未能完成。今年,可能又要食言了。

东风启辰可以说是成也日产,败也日产。凭借“廉价日产”打开市场,但又因形象深入人心,影响东风日产品牌力提升和向上。再加上市场大环境不太理想,销量向头部车企集中,东风启辰发展受阻。另外,东风启辰还被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点名,库存过高。

种种迹象表明,东风启辰向上发展遭遇瓶颈。

不过也不是没有突破的希望。东风启辰现聚焦新能源汽车市场寻求突破,且有清晰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规划。新能源汽车市场作为发展新风口,东风启辰若能实现弯道超车,未来可期。

连续三年未完成销量目标

东风启辰虽然是从东风日产“单飞”出来的品牌,但显然没学会日系品牌的谨慎。尤其是在规划年销量目标这块,东风启辰感染了部分自主品牌的好高骛远,总是自打脸。

东风启辰变身自主两年 遭遇向上发展瓶颈期

根据东风启辰发布的销量数据,东风启辰10月销量为10703台,相比去年同期的11781台,同比下跌2.74%,环比上涨4.74%。前10月累计销量仅97697辆,同比下滑12.27%,仅完成目标任务的65%。

2019年,东风启辰的销量目标时“突破15万辆,挑战18万辆”。15万辆的销量目标仅比2018年实际销量多了约1.6万辆,步伐相比前两年稳健了不少。毕竟,2017年、2018年东风启辰的销量目标,都要比前一年实际销量多近6万辆。

不过,距离2019年结束仅有两个月时间,如果东风启辰要想突破15万台,月均销量需超过2.5万台。东风启辰上次月销量超两万台,还是在两年前。

财经网注意到,东风启辰前十个月,仅7月和9月销量同比有所上涨,但增幅较小,分别为0.4%和1.1%。其余8个月,东风启辰销量均处于下滑态势,且降幅多为双位数。

某品牌经销商姚总表示,国五国六车型切换,提前透支了消费者的购车需求。7月1日,国六标准试行。在此前,为清国五库存,厂家和经销商共同加大优惠力度。公开数据显示,中国乘用车6月销量为172.79万辆,环比上升10.68%,不少品牌销量出现暴涨现象。但7-8月为车市淡季,整体销量恢复下滑态势。

但国五国六切换似乎对东风启辰影响不大。东风启辰6月销量同比环比均有所下滑,5月同比降幅到有所收窄。九十月是车市传统“金九银十”旺季,东风启辰9月销量同比微增,或许有此有关。

针对7月和9月销量有所上涨,财经网采访了东风启辰,未得到回复。

稍微值得安慰的是,相对于上半年的惨淡表现,东风启辰三季度销量环比有所回升,降幅有所收窄。事实上进入下半年,头部自主品牌处境均有较大改善,开始缓慢复苏。中国车市目前的基本情况是,销量开始向头部车企集中,边缘车企越发弱势,马太效应明显。

销量回暖是好事,但也应警惕库存问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透露,6月库存系数最高的汽车品牌中,东风启辰以2.0名列第三。另外,还有消费者在平台投诉,经销商出售2017年出厂的T90库存车。

车企与经销商之间关系不断恶化,多数因为库存引起。姚总表示,厂家向经销商压库既是为实现定下的销量目标,也有转嫁危机的心理。他认为,部分品牌制定销量目标时,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最终害人害己。

东风启辰在5年前,还以没有积压库存,畅销车型无现车可卖而自得。现在,东风启辰也成为压库的一员,完不成既定的年销量目标,令人唏嘘。

品牌力提升受阻

今年9月,东风启辰刚过完9周年生日。目前,东风汽车已拥有超80万车主,体量不小。

但自2017年单飞后,失去了日产的庇护,东风启辰这两年的市场份额没太大进益。从东风启辰年销量停摆在15万辆以下,两年没能完成销量目标可看出,其品牌和产品对潜在消费者的吸引力有所下滑了。

资深汽车分析师任万付表示,东风启辰近两年销量不济,有三个原因,“1、品牌影响力不足,“山寨版”日产形象深入人心;2、产品力不足,市场竞争力不足;3、脱离了日产的支持,启辰后劲不足的劣势逐步显现。”

东风启辰变身自主两年 遭遇向上发展瓶颈期

数据来自天眼查

东风启辰一直有“廉价日产”称号,虽然现在独立了,但负面影响难以洗脱。“廉价日产”的由来,与东风启辰出身有关。东风启辰是东风日产合资自主出身,当年是为顺应政策而成立。东风启辰是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两大股东东风汽车和日产各占50%股权。同样是合资自主出生的还有上汽通用五菱广汽本田理念等。

东风启辰旗下多款车型都有日产旗下技术的身影。以启辰T70为例,其搭载的2.0L发动机和东风日产逍客同样使用的是MR20型号。另外,D60发动机和变速箱也来自日产,外型酷似轩逸。

但是在市场定位以及售价方面,东风启辰主攻的是中低端市场。如D60售价是6.98-9.88万,T70售价也是8.98万起。至于在品控和调校方面,有业内人士以T70为例,即使搭载的发动机与逍客同型号,但其存在动力较弱、油耗偏高的问题。

2017年前,东风启辰背靠日产这棵大树,可共享部分技术和产品资源。也通过此,东风启辰在车圈打开了知名度,获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东风启辰变身自主两年 遭遇向上发展瓶颈期

但从东风启辰单飞后,身份从“合资自主”变身为“完全自主”。任万付认为,研发、生产、销售应是完全独立的。由此,产品力、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开始显现。

任万付指出,自主目前和合资品牌相比,在技术积累和研发实力方面还是略有不足的。的确,东风启辰现虽有7款车型在售,但主力车型D60在10月六千多台的销量,主要得益于其与日产技术同源,性价比较高。单飞后于2018年推出的T60月销量仅两千台出头。

不过,东风启辰现在的处境,相比广汽丰田领志之类已经夭折或流产的合资自主品牌而言,甚至部分边缘车企,都要好得多。

聚焦新能源汽车寻求突破

从2019年起,东风启辰开始走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双线并举路线。东风启辰总经理马磊去年12月底曾向汽车之家透露,“东风启辰将向新能源转型”。到4月上海车展,东风汽车就携三款全新纯电动车型亮相。马磊将2019年定义为东风汽车电动车大年。

不过,东风启辰2019年推出的三款纯电动车型,并不能算是全新研发车型,部分车型是基于燃油版车型打造,还有的是使用了“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技术。

三款纯电动车型中,D60 EV最先在9月上市,补贴后售价为 13.78-15.38 万元,综合续航里程为481km。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启辰D60 EV的续航表现超过了及格线。D60 EV是基于D60燃油版打造。

启辰e30于11月12日正式上市,定位小型SUV。启辰e30最大的亮点是采用了“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合资底盘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启辰e30和东风雷诺9月推出的雷诺e诺造型配置极为相似,媒体称两者为“孪生兄弟”。不过启辰e30售价要比雷诺e诺贵点。

三款车型中最后一款车型启辰T60 EV也将在年内上市,也是定位小型SUV市场。外观造型也是基于燃油版打造,但在细节方面有区别。东风启辰T60 EV匹配的三元锂电池由东风时代(武汉)电池系统有限公司生产。

通过上述三款车型已知的配置参数可知,东风启辰背后既有日产技术支撑,又能获得东风汽车的助力,这是有利的一面。但从另一方面而言,东风启辰自身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实力还有待成长和提高。

实际上,东风启辰在2014年就曾征战过新能源汽车市场。其首款纯电动车型晨风,基于日产上代聆风打造。但因续航里程偏低、售价过高、新能源汽车普及度不够等多重因素,东风启辰首次新能源汽车尝试以失败告终。

东风启辰变身自主两年 遭遇向上发展瓶颈期

对于东风启辰再次出征新能源汽车市场,独立汽车分析师张翔表示,东风启辰主要依托的是日产方面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优势是日产电动技术发展较为成熟,日产已在全球销售20多台电动车,且未爆发自燃问题。

但张翔也指出,日产电动车产品也存在明显短板,续航里程偏低,价格偏高,整体性价比不高。当前中国新能源头部车企产品续航里程多在500-600km。启辰晨风此前就因性价比偏低而退出市场。

且随着中国、韩国电池研发实力的崛起,日本电池技术逐渐被赶超,其全球市场份额萎缩明显。张翔建议,东风启辰在借鉴日产新能源汽车技术产品和发展路径时,应结合自身需求和市场发展趋势。日系品牌智能网联化方面重视不够,东风启辰可加强这方面的研发,以顺应四化趋势。

东风启辰欲借助出行平台在短期内打开新能源汽车市场。马磊认为,“东风启辰新能源产品的大本营在出行平台,我相信启辰D60 EV上市后将会迅速打开市场,其中关键因素是提前做好大客户以及出行市场的开拓”。自启辰D60开启预售后,东风启辰就开始与各大出行平台接触。

东风启辰变身自主两年 遭遇向上发展瓶颈期

与此同时,东风启辰燃油车产品也在计划中在广州车展上,东风启辰携全新紧凑型SUV(代号532)将亮相,新车采用了家族最新的“混元设计”理念。该SUV获得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技术体系支持,是一款重磅战略车型。

2019年,东风启辰打响新能源转型第一枪。未来,东风启辰还将自主研发模块化电动化平台。东风启辰的目标是:2022年起开始全面向新能源转型。

结语:当前,几乎所有车企都在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型。东风启辰的优势是背靠日产这座大山,有较为成熟的电动车技术作支撑。但要想走得更远,还是要自身硬起来。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6722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