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851期
全文共1479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总编辑|马黎明
执行副主编|谭扬
责编|张宇
采编|谭扬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2019年11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2.5%,依然位于警戒线之上。
值得注意的是,11月份的库存预警指数在全年范围来看,仅次于2月份的63.6%,高居2019年度第二的位次。虽然没有2018年11月份高得那般离谱,但也基本是满足了每年的惯例。
众所周知,每年临近年末,厂商为了完成全年目标,难免会向经销商施压,导致经销商提车任务增加,库存压力也因此进一步加大。
真正到了年底,这样的“常规操作”所造成的后果几可预见:厂商年度目标完成度普遍“令人满意”,而经销商则有苦难言,只能独自承受库存高企所带来的困扰。
01年底压库由来已久,为何主机厂仍乐此不疲?
事实上,库存偏高的问题历来就存在,只是近两年表现得尤为严重。究其背后原因,与当下的汽车市场不景气有很重要的关系。由于今年的“金九银十”并不给力,故而2019年的冬天寒意更甚。
但凡经销商的销量状况能更好一些,那么压力也会相应小一些。一旦店内库存无法消化,随着主机厂的不断下压,其结果只会越积越多。
靠压库撑业绩是多数车企的做法,因为主机厂在公布销售业绩时是按照批发量来统计的。而在年底加大力度,更因为有着“年度目标”这一客观需求。
到了打总结的时候,为了自身品牌在同类中显得不那么另类,同时也能够让自己的人事履历更好看,从负责销售的总经理到大区经理,都会按照年初的既定目标不断的向辖分区的4S店店总委派任务,最终导致销量提前透支而出现“虚高”,最后还得经销商来背负高库存的压力。
02高库存影响巨大,为何大多经销商选择不反抗?
都知道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但除了个别经销商会撕破脸抗争一下,大多数的经销商都会选择“不反抗”。
这里面其实也有许多的门道可讲。一方面经销商在与主机厂的相处过程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相对话语权较低。其中,尤以主流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更甚。
加之今年豪华品牌普遍比合资和自主品牌的日子要好过一些,从而也造就了今年11月进口/豪华品牌的库存压力要相对更低。
另一方面,由于经销商自身也需要靠进货量来达到主机厂的返利标准,或为车辆或为现金。
不止一家品牌经销商告诉马拉车市,其实现在每卖一辆新车,其利润微薄几可不计,而经销商更为看重的是主机厂年底的返利。而当经销商拿到主机厂的返利后(主要指车辆),采取低价促销等方式进行货币回笼,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由于高库存所产生的成本压力。
如此看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是年底压库现象无法根治的原因之一。
03弊端清晰可见
其实这样的“双赢”做法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弊端的。
首先,由于高库存的长期存在,导致主机厂容易一叶蔽目,高估自身出货能力而过度扩张产能。据乘联会统计,我国狭义乘用车生产企业的总体产能利用率普遍不高,合理产能利用率在80%以上的主机厂寥寥无几。
其次,从经销商层面来看,其库存车辆要求存放的最低条件必须是经过路面硬化的停车场。而随着库存见长,难免使车辆出现问题,比如易损件老化、电子元器件受潮、电池电解液亏空。
这样的车辆即使在销售前经过整备,后期使用也存在各种隐患。后期由于产品质量问题所引发的消费者投诉案例也屡见不鲜。最终的恶果,还是需要品牌自身来买单。
马曰:
近年来,汽车厂商与经销商关系的恶化往往也都是由库存问题所延伸而来。在高库存压力之下,经销商为了销库存难免会采取诸如低价甩货或跨区销售等手段,这就将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后从“皆大欢喜”转为害人害己。假如车企的年度目标仅以上险量为唯一考量标准,那么年底压库的现象会否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呢?
END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精彩回顾——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69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