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介绍了谷歌无人驾驶之父,本文要讲的是在谷歌无人驾驶计划中,最具争议的一位技术天才——Anthony Levandowski(莱万)。
Anthony Levandowski(莱万),“困在玻璃瓶的一道闪电”
1981年,莱万出生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其母亲是法国外交官,父亲是一位美国商人。
20世纪90年代中期,莱万跟随父亲来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1997年,莱万自学了数据库和私人外联网的知识,并创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La Raison(“The Reason”),此时的莱万仅仅16岁。
1998年,莱万考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主修工业工程和运营研究(IEOR)。
2001年莱万获得大三学生的IEOR部门奖,并在Sun Microsystems(太阳微系统公司,创造了JAVA语言)赞助的Java Technology Lego MindStorms Challenge(JAVA乐高风暴挑战赛)夺得了冠军。
因为这次比赛,他被伯克利IEOR硕士专业顺利录取。硕士入学的第一个学期,莱万就修完了所有的学分并通过了综合考试,是该学院历史上第一个达成此成就的学生。
莱万与自动驾驶的相遇,始于DARPA无人驾驶挑战赛。
2003年,莱万的母亲从布鲁塞尔打来的一个电话,告诉他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将举办一场无人驾驶汽车的挑战赛。
2016年接受采访时,莱万笑着回忆道:“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就清楚地知道,这就是未来,它似乎在我的DNA深处轻轻敲响了和弦。虽然当时我尚且看不清方向,但我笃定这将改变世界。”
2004年,莱万带领伯克利团队“Blue Team”和其参赛的无人驾驶摩托车“Ghostrider”参加了首届DARPA挑战赛,资格赛上战胜了90余辆参赛汽车。遗憾的是,正式赛当天,“Ghostrider”没能发挥出来,开了3英尺便栽倒在地。
莱万和无人驾驶摩托车“Ghostrider”
2005年,莱万继续报名参加了DARPA,在战胜78辆无人驾驶汽车后在半决赛出局。这届的冠军便是上一篇的主人公Sebastian Thrun(特伦)。同年从伯克利毕业后,莱万进入激光雷达公司Velodyne工作。
在Velodyne,莱万不但成了销售冠军,还带领团队积极筹备新一届自动驾驶挑战赛。筹备过程中,莱万开始接触到激光雷达技术。
2006年,莱万与另外两位来自伯克利大学的工程系同学创建了510 Systems。510 Systems的核心竞争力,是当时谷歌工程师们口中的Topcon盒子。它能将原始图片转换成数据流,并直接在数据流里插入GPS坐标和其他传感器信息。
2007年年初,莱万在特伦的邀请下,一同进入了谷歌。
自此,莱万开始了无人驾驶生涯的新阶段。
“Project Chauffeur”的开始
2008年,Project Chauffeur项目正式启动,莱万也成了特伦的左膀右臂,谷歌创始人佩奇更是对这位来自伯克利的技术天才青睐有加。谷歌工程师负责软件工作,莱万创立的两家公司510 Systems和Anthony’s Robots则提供激光雷达及车体。
为了使Project Chauffeur项目尽快落地,莱万寻求了他在伯克利认识的一位电影制作人的帮助。他们共同打造了一档自动驾驶汽车送披萨的电视节目。虽然谷歌非常支持,但怕发生意外,绝不希望自己公司名字出现在节目中。
莱万只好以自己公司510 Systems的名义,将一辆丰田普锐斯改为Pribot无人驾驶车。
节目录制时,沿着精心策划好的路线,穿过旧金山海滨大桥,总共25分钟的路程,为了安全,警察清理了道路并全程护送,最后的结果堪称完美,让人们更加相信了无人驾驶落地的可能性。
510 Systems公司改造的Pribot无人驾驶车
在接下来的几年间,莱万逐渐成为了Project Chauffeur的核心负责人。莱万的公司510 System为谷歌打造了5辆自动驾驶汽车,以及其他一些车身配件,如携式激光雷达等。
2010年,一场事故激发了莱万对自动驾驶的斗志。莱万的女朋友Stefanie Olsen遭遇了一次严重车祸,而且当时她已有9个月身孕。
在后来一次演讲中,莱万谈到“我的第一个孩子Alex差一点就错过了这个世界。传统交通占用了人们大量的时间、资源和生活。而对于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人,我们称他是救世主也不为过。”
2011年初,莱万创办的两家公司510 Systems被谷歌以2000万美元秘密收购,他的另一家公司Anthony’s Robots被谷歌用价值1.2亿美元的4年股权收购。
同时谷歌创始人佩奇承诺,如果Project Chauffeur项目取得成功,莱万将拿到新公司的股票期权以及10%的项目营收 。这一决定后来让谷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同床异梦”
2012年5月,特伦将全部精力转移到其在线教育公司Udacity上,这对莱万来说像是“一盆冷水”。与此同时,2009年就进入谷歌无人驾驶项目,来自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克里斯·厄姆森(Chris Urmson)接管了谷歌自动驾驶部门,而这本应是莱万想要的。自那时起,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异常紧张。
“他们之间的关系相当尴尬,Urmson与Levandowski一直在明争暗斗,这甚至成了谷歌整个管理层最头痛的问题之一。”谷歌创始人佩奇在之后听证会上提到。
2012年8月,莱万悄悄成立了激光雷达公司Odin Wave,开发长距离激光雷达等自动驾驶所需配件。2014年,Odin Wave正式更名为Tyto LiDAR。
2015年初,莱万开始展开游说,劝说谷歌高层收购Tyto。然而,谷歌高层并没有同意。此后他便无心工作,并且将组内的大量工作丢给其他成员,并连续旷工好几个月。
2015年9月,莱万发起了名为“未来之路”的人工智能宗教组织。这家宗教组织的教义是“加速开发研究,早日实现基于人工智能的神祇”。
2015年12月,谷歌兑现Chauffeur项目承诺,当时谷歌自动驾驶部门估值约85亿美元,其中45亿作为项目奖金。莱万从谷歌获得了5000万美元的奖金,比排名第二的厄姆森几乎高了一倍(2800万美元)。
此时,也到了莱万该离开的时候了。
分道扬镳
2016年1月27日,莱万从谷歌离职。紧接着成立了自动驾驶卡车公司Otto,并收购了自己在谷歌的创业公司Tyto LiDAR。
2016年5月,Otto卡车在内华达州里诺装载着几万罐百威啤酒首次路测。一周后Uber以6.8亿美元收购Otto,莱万出任Uber自动驾驶汽车项目负责人,后续又担任Uber的技术副总裁。
莱万与Uber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
2016年10月份,成为了Uber的高光时刻。Uber的无人驾驶卡车把5万瓶百威啤酒从科罗拉多州柯林斯堡市运送到了距离120英里外的科泉市,成为全球首个使用无人驾驶卡车送货的案例。
当所有人都期待着莱万能在Uber开始下半场之时,故事的情节发生了巨大转折。
“谎言”
2016年12月13日,Waymo无意中发现Uber的激光雷达设计图与自己的非常相似,于是启动了对Otto收购案的紧急调查。
在一系列调查、取证之后,“窃密事件”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2015年12月3日到12月18日,莱万下载了1.4万份共9.7G的高度机密且Waymo拥有所有权的文件,其中有2GB与激光雷达相关,包括了价值极高的Waymo激光雷达电路板的设计资料。这些信息都是Waymo花费数月并投入大量资源才得到的研究成果。
2017年2月23日,Waymo正式向美国联邦地方法院北加州地区旧金山分部起诉Uber、Otto以及Otto卡车三家公司。
2017年5月11日,经过几次听证会后,法院发出了对Uber的初步临时禁令,要求莱万必须在5月31日之前归还被盗文件,并对其参与Uber自动驾驶汽车项目的工作范围施加了严格限制,禁止接触与激光雷达相关的工作。
2017年5月30日,就在禁令执行截止日到来前一天,Uber宣布解雇莱万。
接下来的时间里,莱万没有了消息。
重新回归
2018年12月18日,莱万在自动驾驶初创公司Pronto.AI公司官网发布了一篇博文,宣告了其回归。
“过去的18个月里,我被画成一幅邪恶的漫画,让我有很多时间来反省。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和我的家人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为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让我能够退后一步,诚实地重新评估我的过去以及对未来的规划。”
在信中,莱万对无人驾驶的未来重新做出了判断:
1、尽管在过去15年投入了大量金钱和时间,但今天仍然没有真正的自动驾驶汽车。
2、真正的L4、L5汽车在很多年内都不会出现。
3、之所以没有一家公司完成,是因为当前的软件技术不足以预测未来。
4、传统的自动驾驶依靠日益复杂的硬件来弥补软件的预测缺陷,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虽然提供了当下的惊人感测和定位,但是预测能力仍然只是有限的提升。
基于此,莱万所投资的Pronto.AI公司没有构建自动驾驶软件,而是构建安全的驾驶软件。
Pronto.AI
用莱万的话说:“我们并不是在构建可以告诉车辆如何驾驶的技术。相反,我们的工程师团队正在开发可以学习如何驱动人们的行为的技术。”
当然,是否受此前Waymo与Uber的影响,让莱万在激光雷达方面无法取得更多资源,才退而求次在卡车运输做“更高级”的L2辅助驾驶系统,我们不得而知。
即使如此,莱万对无人驾驶未来的判断仍值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结语
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规则的制约。
莱万想脱离外界的各种束缚显然是不可能的。
重新归来的莱万,继续在无人驾驶这条道路上改变着世界,也许只有莱万自己明白自己在做什么:
“我是被困在玻璃瓶中的一道闪电。”
推荐阅读:未来5年的赌局,谷歌赢定了?丨亿欧说未来
Waymo的“面壁者”,他们仍继续改变着世界(一)丨亿欧观点
编辑:刘欢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70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