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前几年的跑马圈地,充电桩市场在2017年陷入沉寂,先入场的玩家们意识到野蛮生长只能让盈利遥遥无期。痛定思痛,经历了两年的调整,充电桩市场在2019年又焕发了生机。这一年,充电桩数量快速增长、资本热度逐渐升温,聚合式平台及地方性平台纷纷涌现,这些现象的背后有哪些驱动力量,对现有市场格局又有怎样影响?
60秒快速阅读:1、充电桩市场的回温,是市场和政策的双向呼应。随着新能源汽车推广量的增加、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成熟,以及补贴政策向充电基础设施的倾斜,充电运营商对市场的信心加强;2、随着市场热度增加,更多的玩家开始涌入,包括地方性平台及聚合类平台,这些变化正在强烈冲击着现有充电桩市场格局;3、相比前两年,充电运营商们对市场的预期显然要更为乐观,但依然面临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和潜在的危机,这主要体现在盈利困难、扩大布局受限、市场竞争激烈和技术前景不确定等方面。
◆ 市场逐渐升温
盈利一直是充电桩市场的核心话题。由于最初几年运营商没有考虑到充电桩布局的合理性,前期盲目建设、后期运维跟不上,导致了很多桩都成为了僵尸桩,整体使用率极低,盈利情况不及预期。
2017年开始,伴随着新国标升级,运营商开始对现有充电桩进行优化,同时建桩也更加谨慎。通过系统评估后新建的充电桩,在使用效率上有了大幅提升。充电桩市场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回温,根据充电联盟数据,截至2019年11月,我国公共充电桩数量达到49.6万个,其中,2019年新建充电桩16.5万个。
充电桩市场的回温,是市场和政策的双向呼应。星星充电战略市场中心总经理向冀认为,新能源汽车推广量的不断增加以及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成熟,给了充电桩运营商一定信心,规模化的充电运营平台在持续加大充电桩市场投入。
另外,出租车、网约车等出行平台的电动化转型也大大鼓舞了充电运营商。对于充电运营商来讲,几天充一次电的私家车并不是其主要客户,而每天要充1-2次电的运营车辆才是核心客户。
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向充电基础设施转向,也增强了充电运营商信心。在2019年3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地方政府不得对新能源汽车给予购置补贴,要将补贴转为用于支持充电、加氢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
深圳车电网总经理李璞指出,在补贴政策转向的背景下,许多地方性资本也开始进入充电桩市场,地方性平台往往有一定建桩资源和车辆资源,他们看重的是快速收益。这些地方性平台的出现活跃了充电桩市场,但也不可避免的与现存运营商进行竞争。
云快充商务总监张思冬认为,充电桩市场在2020年会更热。尽管新能源汽车补贴会在2020年进一步下滑直至退出,但他认为这并不会对充电桩市场产生过大的冲击,补贴政策影响最大的是私人消费领域,对公共运营领域的影响较小。
◆ 聚合式平台涌现
随着市场热度增加,更多的玩家开始涌入,除了上文提及的地方性平台,最值得关注的就是聚合类平台的出现。“这是充电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的必然现象”,向冀这样评价。
滴滴出行旗下的小桔充电是关注度最高的聚合类平台,除此之外,由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特来电和星星充电共同投资的联行科技也属于这一类型。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地图商,以及车企推出的用户端App也都可以被称为聚合类平台。
滴滴平台上有超过60万辆电动网约车,凭借这一优势,滴滴与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多家规模化充电桩平台达成合作,但是好景不长,蜜月期很快便结束了。
2019年4月,特来电、星星充电、万马爱充三方宣布和小桔充电终止合作。两个月后,联行科技在北京发布其互联互通基础平台,并同步发布了该平台第一款面向大众的衍生品“联行逸充App”。
尽管联行科技早在2018年底就已经成立,撤出滴滴平台或许并不是其成立的主要原因。但这两个动作先后发生,也难掩呼之欲出的“杀气”。
滴滴否认了竞争者的角色。滴滴旗下的小桔车服在给我们采访的书面回复里表示,小桔充电与运营商是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对手。小桔车服进一步介绍了布局充电桩市场的初衷:小桔车服是以租车为主线,深度打造车企、养车、能源三大业务板块,小桔充电作为能源板块之一,将与租车、养车、加油等业务形态发挥协同效应,帮助车主降低用车成本。
而事实上,双方的关系似乎并没有滴滴讲的那样一团和气。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按照约定,小桔充电仅提供平台服务,不应该介入线下充电场站建设,但小桔充电一方面和运营商合作,接入运营商平台数据,另一方面则自建充电桩。在线上层面,小桔充电则通过补贴引导车主进行充电桩选择,与运营商争夺资源。运营商不甘心为他人做嫁衣,才撤离了小桔充电。
对于撤离小桔充电的运营商来讲,来自滴滴的竞争压力依然存在着。滴滴在自建充电桩的同时,也开始扶植一些体量较小规模的运营商。据滴滴介绍,自2018年1月正式上线以来,小桔充电已经与上百家运营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不仅是滴滴,地图商对于充电桩市场也有所“觊觎”。针对在充电桩领域的布局情况,高德地图拒绝了我们采访,并表示充电桩业务还在内部保护期。一位行业人士谈到,总的来看,充电市场规模还不够大,等足够大的时候,大资本肯定要下场。
李璞认为,尽管充电桩市场多方力量并起,但合作共赢还是当前主旋律。未来的充电桩市场不会一家独大,但也不排除会出现新的势力和新的商业模式。
◆ 车企建桩的考量
在充电桩市场,另外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就是车企。与国内运营商主导市场不同,国外的充电桩几乎都是车企牵头布局的。在国内市场,目前成规模建桩的中国车企主要有上汽集团、比亚迪和蔚来汽车,外资车企则以特斯拉和宝马为主,随着首款纯电动车型奔驰EQC的上市,奔驰也开始建设充电桩。
向冀认为,车企建充电桩主要是为了弥补现有充电桩不足,打造品牌形象、提升客户体验。对于车企来讲,充电桩的前期投入可能并不算高,但是却需要大规模的运维团队。车企的核心业务还是汽车产品,随着新四化的到来,车企在电动化和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资都捉襟见肘,在充电桩市场是否投入过多的资源,无疑需要考虑投入产出比。
以小鹏汽车为例,这家造车新势力曾规划在2019年完成30个城市200多个充电站建设,3年内完成1000座充电桩建设。但目前,小鹏汽车已经基本不再新建专用场站,而是转向整合现有资源。小鹏汽车的内部人士透露,由于资金的原因,小鹏已经放缓了自建充电桩的进程。
12月11日,小鹏汽车宣布与蔚来汽车达成合作。小鹏车主可以使用小鹏汽车App扫码启动蔚来NIOPower超充桩充电。据充电联盟统计,截至2019年11月,蔚来汽车已经建设1123个公共充电桩,在所有企业中排在第22位。排在第21位比亚迪,建设充电桩1210个,但比亚迪充电桩基本都是早期所建,后来就基本没有新增。
和充电运营商有所不同,车企布局充电桩是为了服务私人用户。总的来看,大部分车企还是以聚合运营商平台充电桩为主。同时,为了优化用户体验,车企会策略性的自建一部分充电桩。
◆ 机遇与危机并存
相比前两年,充电运营商们对市场的预期显然要更为乐观,但也表示依然面临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和潜在的危机,这主要体现在盈利困难、扩大布局受限、市场竞争激烈和技术前景不确定等方面。
充电运营商们普遍反馈,虽然新能源汽车总量在逐年增长,但充电桩市场还依然较小,没有真正形成规模效应,因此充电运营商较难盈利。另外,在政策的要求下,各地充电服务费已经被压的非常低,一位运营商笑称,“我们干的就是几分几毛的生意”。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布局新桩越来越难,尤其是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这涉及了土地资源和电力资源的问题。随着地方性尾部运营商变得越来越多,运营商们对资源的争夺也越来也激烈。
张思冬指出,市场热度的提升还伴随着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监管这些多、杂、乱的小规模尾部运营商,这是随着市场发展新衍生出的现象,此前一直未被探讨过。
最后,技术前景的不确定性也是运营商们比较关注的问题。星星充电董事长邵丹薇此前就曾谈到,技术升级对于投资者来讲是巨大风险,她以充电桩功率提升为例,2015年建设的充电桩以10-20kW为主,2016年就提升到了20-40kW,2017年又提升到了60kW。而目前,业内都在关注350kW大功率充电桩的到来和普及。
一旦新技术成熟且得到认可,就意味着充电桩市场可能面临再次推到重来,这正是运营商们急切关注和紧张的部分。
编辑总结:
充电桩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值得期待,但与此同时,入场的玩家也正变得越来越多,这其中既包括了滴滴这样的体量型选手,也有地方性的尾部玩家,他们对于现有规模化充电桩平台来讲可谓上下夹击。市场活跃度增加的同时,也必然会引发一些新模式的出现,而这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是否会打破现有市场格局?答案大概率是肯定的。面对即将到来的2020年,已经入局充电桩市场的企业,必须要在暗流涌动的市场中,发挥自身优势,找到合适的位置。
参考资料来源及致谢汽车之家作者:肖莹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70529.html
评论列表(25条)
The breadth of The knowledge is amazing. Thanks for sharing The insights with us.
Engaging with The Writing is like savoring a gourmet meal; every bite (or word) is to be enjoyed.
I must admit, The depth of analysis is as attractive as The words. Great work has never looked so good.
Unique perspective? Check. Making me rethink my life choices? Double-check.
I was truly impressed by how deeply you delved into this topic. The hard work hasn’t gone unnoticed!
I appreciate the clarity and thoughtfulness you bring to this topic.
I appreciate the clarity and thoughtfulness you bring to this topic.
Presented a hard to understand topic engagingly, like a magician pulling a rabbit out of a hat.
The insights add so much value, like an unexpected compliment that brightens one’s day. Thanks for sharing.
The blend of informative and entertaining content is perfect. I enjoyed every word.
Your post was a masterclass in [topic]. The way you broke down the subject matter, providing both depth and clarity, was nothing short of educational excellence. Your blog is an invaluable resource, and I am so grateful for the knowledge you share.
The arguments were as compelling as The online persona. I’m totally sold—and not just on The ideas.
What a compelling read! The arguments were well-presented and convincing.
Impressed by The nuanced clarity. It’s like you’re explaining quantum physics to a toddler, and they get it.
Explaining things in an understandable way is a skill, and you’ve mastered it. Thanks for clearing things up for me.
This is one of the most comprehensive articles I’ve enjoy reading on this topic. Kudos!
Thank you for consistently producing such high-quality content.
The grace and authority you handle topics with are as mesmerizing as a moonlit dance. I’m thoroughly impressed.
I’m amazed by the depth and b enjoy readingth of your knowledge. Thanks for sharing!
Thank you for adding value to the conversation with your insights.
Thank you for the hard work you put into this post. It’s much appreciated!
I’m genuinely impressed by the depth of your analysis. Great work!
This is a brilliant piece of writing. You’ve nailed it perfectly!
This post is packed with useful insights. Thanks for sharing your knowledge!
You have a gift for explaining things in an understandable way.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