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自动驾驶:IPO前夜的"白日梦"?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志刚

自动驾驶的赛道从来不缺明星,如今走上T台,风华正茂的当属滴滴。

6月27日,滴滴在上海进行一场自动驾驶载入运营测试。

7月6日,据外媒消息,滴滴旗下自动驾驶子公司将会扩大员工规模,计划扩充200人,将员工队伍数量提高到500至600人。

日前,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宣布与滴滴出行达成合作,双方将共同探索数字人民币在智慧出行领域的应用。

滴滴大动作不断的背后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单从这次对公众开放的运营测试效果来看,似乎并不理想,这也不禁再次引发人们的质疑,滴滴搞自动驾驶能行吗?

实际上,就如今的自动驾驶技术距离实用还有很远的距离,用滴滴出行CEO程维自己的话来说,”还需要至少10年”。也就是说,滴滴这个自动驾驶技术,目前很难做到真正大规模的商用。

滴滴玩这么一出,图啥?难道也只为交个朋友?

要说是事件营销也还勉强说得过去,但是滴滴并不缺少话题,网约车界的任何风吹草动,滴滴都是流量担当。

此前,有传言称,滴滴这次自动驾驶展示意在为IPO铺路。据天眼查信息显示,自2016年至今,滴滴先后融资已有10次之多,最近一次由丰田注资6亿美元。

数轮融资之后,资本市场也十分期待IPO之后带来的回报。

滴滴自动驾驶:IPO前夜的"白日梦"?

不过对于滴滴而言,网约车的资本故事是已经成为过去。自动驾驶的白日梦,为的是”市梦率”,日后二级市场的估值,因此对说滴滴来说,自动驾驶的商业故事可能才是这一切的根源。

滴滴缺少能自圆其说的商业故事

纽约大学宗教历史系教授詹姆斯·卡斯曾经说过:”世上至少有两种游戏。一种可称为有限游戏,另一种称为无限游戏。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而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

不少企业大佬如王兴等奉行这一理论,游戏思维下的创业圈,战火纷飞是必然。美团的边界在哪?字节跳动的边界在哪?TMD小巨头们个个”不务正业”,东奔西突,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互联网江湖团队(VIPIT1)认为,小巨头们”不务正业”才是主业:延续游戏的目的在于形成协同程度更高的流量生态。

我们尝试用E=C1·C2·T的流量生态效率模型来分析其中的逻辑,即:流量生态效率=流量广域覆盖(Coverage rate)×流量协同(Coordination)×流量转化效率(transform)。

举个例子,百度知道问答与知乎之间的流量联动,知乎作为一个专业化的社区平台,无论内容深度还是专业程度,都要好于知道问答,但受众相对较为狭窄,而百度知道问答虽然深度、专业度不足,但胜在受众广泛,两者的流量联动一方面提升用户粘度,另一方面也通过流量复用增加流量本身的价值。

小巨头们看似不务正业,其背后反映的是流量的生态效率法则,流量的宽度有多大,流量价值就有多高,企业估值就有多大潜力。目前来看,美团、字节跳动的流量故事有模有样,而同为TMD梯队的滴滴则相形见绌不少。

首先,对外扩张,战略防御大于战略进攻。

滴滴自动驾驶:IPO前夜的"白日梦"?

滴滴外卖来得快、去的快,活脱一个专门为美团而定的战略,侧重以攻为守;

疫情期间,滴滴上线了数字公交、换乘查询等类似功能,切入高德地图腹地,毕竟高德的聚合打车模式,威胁到了滴滴;

携程等旅游公司,推出各自的打车服务,打造旅行场景的闭环,滴滴则选择进入旅游行业。

其次,出行场景多元化覆盖,头部项目匮乏。

滴滴自动驾驶:IPO前夜的"白日梦"?

共享单车方面,青桔单车首轮融资十个亿美金虽然刷新了共享单车行业单笔融资最高纪录,但拿的差不多都是”自己人”的钱,更要命的是,如今各级政府限制车辆投放,存量市场下,资本、流量战无效,格局趋于固化,偏安一隅尚可,很难对格局有大的颠覆。

滴滴自动驾驶:IPO前夜的"白日梦"?

货运场景方面,滴滴货运今年6月份上线。行业报告显示,在同城货运领域,货拉拉和快狗打车占据约80%市场份额,互联网讲究入口效应,80%的份额仅次于滴滴在网约车领域的占有率,滴滴挑战货运出行就像网约车平台享道出行颠覆滴滴一样,近乎不可能。

不过,滴滴进军货运出行收益是小,重要的是,要能证明滴滴生态的对泛出行场景的生态把控力,这才是滴滴在上市前最看重的事。

滴滴自动驾驶:IPO前夜的"白日梦"?

下沉市场出行方面,近日,退出花小猪打车。下沉市场,诞生出,快手、趣头条、拼多多下沉三巨头,经济大环境严峻、移动互联网流量成本升高,下沉市场成了香饽饽,纯线上产品,尤其是再打着省钱,赚钱旗号,确实能一路高歌,可是下沉市场并非万应锭,最起码出行场景就无效。

滴滴本身就在下沉市场有布局,容易形成内耗;打车出行司机成本、燃料成本、车辆成本固定,很难短期变革,靠补贴不行,下沉市场最尴尬的是,价格极度敏感,补贴期间还可以,补贴一停立马结束,粘性极差,下沉市场商务出行场景少,也是不利因数。

下沉市场的大出行市场,更适合弹个车等品牌,以租代购模式,更在意拥有车辆所有权,即使使用权场景少,打车或者租车更便利、更省钱。

五环内外对出行工具所有权与出行便利性的认知截然相反。

滴滴就像一个蹩脚的说书人,一直在讲故事,却很少能自圆其说,越是快到散场,越是焦虑,越想语不惊人死不休。

焦虑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对待后浪们,资本市场也习惯性用增长法则来看待。

“其实我们更愿意投那些能够阶段性落地的项目”某投行人士对互联网江湖表示:”如果是自驾驶项目的话,离商业化更近的L4自动驾驶可能会考虑(投资)”。

在二级市场估值方面,对于不同发展阶段公司估值方法会有所差异。比如,二级市场对京东和拼多多的估值逻辑就有很大不同。

京东是一家成熟的互联网电商公司,对于这种商业模式相对完善,但又涉及多种业务的企业一般会基于盈利能力(PE水平)和分部业务价值(SOTP)来确定估值范围。

而成立不到五年的拼多多仍然处于成长阶段,二级市场更倾向于参考整体增速、用户规模等指标,因此增长性更为重要。

同样,对于滴滴而言,如果以网约车这一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来进行二级市场估值,盈利能力就会成为重要参考因素,而如果以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为参考,自动驾驶技术应用的价值空间就能为滴滴带来的更多的想象空间,而这可能正是滴滴所需要的。

滴滴”患上”快消品”安全综合症”?

企业给资本市场画饼,如果形容为墙上的美人的话,字节跳动、美团不仅把墙上的美人描绘的惟妙惟肖,更关键的是,墙上的美人还能化身成”炕上的媳妇”,能”生孩子、能做饭”。

从外卖到同城零售,从To C玩流量生态到To B做商家服务,美团”声量”不断,一直在拓展自己的流量+服务生态圈。字节跳动更是无需赘言,进到哪个领域,哪个领域就是鸡飞蛋打。从做搜索、到做游戏,最后干脆撸起袖子自己搞电商,不仅营收大增,业务边界也在不断拓展。

反观滴滴,这么多年,除了通过兼并重组快的、优步中国外,坐上了网约车头把交椅之外,对于自身边界的拓展很难用成功来形容。外卖、共享单车的”商业故事”失效之后,滴滴的”大本营”也在面临汽车厂商玩家们的竞争。

去年3月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三大央企联合阿里、腾讯、苏宁及金融、零售、互联网等行业头部公司共同成立T3出行公司。同年5月上汽集团宣布在”享道专车”服务之外上线”享道租车”,网约车市场依旧不是那么的风平浪静。

如同淘宝一般,虽然自己一家独大,但如今出现网约车”京东”甚至”拼多多”的概率在提升,更尴尬的是它也没有淘宝的”命”,至少人家淘宝赚钱了。

网约车行业,其实很像快消品行业,一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教育用户和市场,另一方面,安全问题又成为企业的命门。没有快消品的命,却得了快消品的病,安全问题始终成为悬在滴滴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2018年5月的空姐打车遇害事件,同年8月乐青女孩儿乘坐顺风车失联遇害等事件一度把滴滴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也直接导致滴滴顺风车业务下线,一年之后,顺风车业务才逐渐恢复。

客观来看,其实在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内,此类社会影响恶劣的安全事件也时有发生,但由于公众关注度的差异,网约车行业的此类恶性事件更容易引起舆论关注。其实,这一年以来,滴滴也做了许多安全措施,比如车内录音、增加女性司机比例等。

不过这样一来也引发了一些以往不曾有过的问题。

近日,杭州网约车司机陈师傅就很纳闷,他对媒体表示,自己一年多没有接到过女乘客了。他怀疑自己被滴滴平台限制了,他认为,女性相比男性打车的次数更多,如果平台真的限制接女乘客,就相当于客源少一半。

对此,滴滴方面表示,出于安全因素考虑,系统派单的时候,会把女乘客优先派发给服务更好,分数更高的司机,还有会优先派发给女司机。

按照这个逻辑,为了保证乘客安全滴滴优先派单给女司机没有问题,但从供需公平的角度来看,如果性别差异导致网约车市场供需分布不均的事实存在,那么带有明显倾向性的派单可能会对供需公平造成破坏。长此以往,这样的”不公”可能会引发更多的问题。

在互联网江湖团队(VIPIT1)看来,无论滴滴还是网约车,实际上仍然处在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中,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则是商业社会与公共社会相互摩擦,碰撞的过程。

心理学家们认为,”一个得到良好社会化的人相信并服从他所属社会的道德准则,并且很适应作为社会正常运作一部分的身份。”同样,一个成熟的商业形态,也必须适应公共社会既有的法则并且服从大多数公众的利益、道德诉求。

因此,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去平衡网约车本身的商业属性和社会属性,可能是滴滴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自动驾驶是”换了妆”的顺风车,除了故事更有事故

滴滴的出行生意理论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外一回事,典型的如英语赛道的AI流利说。

AI成人英语教育可谓是”成也AI,败也AI”。AI不光能解决成年人的英语学习问题,人工智能取代老师,客观上降低了学习成本,可是另一方面,AI的出现还解决了英语翻译问题,AI的出现,英语的价值也不大了,尤其是针对成年人。

滴滴亦是如此。滴滴解决的只是资源匹配调度问题,成本结构没变化。但自动驾驶时代,机器人取代司机,整个出行行业发生了结构性改革,成本结构降低了,可是又随之而来另外一个问题,也是自动驾驶亟需解决的问题——安全。

自动驾驶的安全风险层面,就像是化了妆的顺风车安全问题一样,不仅有故事,更多的还有事故。

自动驾驶引发的车祸,新闻报道可谓是长篇累牍,不再赘述。

“(自动驾驶技术)无论是是技术上还是现实应用中其实都有很大的风险。”一位业内人生表示:”只能说这个技术应用有很大的空间,技术完善、事故责任认定等细则出台法规之前,很难真正商用。”

其实,滴滴也明白,抛开政策限制不说,滴滴也没正儿八经的想落地,这么做就是想给资本市场秀肌肉,撑起新的故事。

再动人的故事,终究还是要到验证阶段的。自动驾驶短期难以实现,也就意味着,故事说的太早,很难圆回来,也就显得愈发荒诞;自动驾驶越早落地,也就意味着安全问题越频发,届时,或许听到最多的不是故事,而是事故。

这或许是滴滴自动驾驶故事里,最具戏剧性的一章。

科技自媒体刘志刚,订阅号:互联网江湖,微信:13124791216,转载保留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本文经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欧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7639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评论列表(1条)

  • www.binance.com registrera dig
    www.binance.com registrera dig 2024年12月4日 下午8:01

    Thank you for your sharing. I am worried that I lack creative ideas. It is your article that makes me full of hope. Thank you. But, I have a question, can you help me?